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新劳动法辞职赔偿有哪些新规定

合飞律师4个月前 (03-20)普法百科7

新劳动法辞职赔偿有哪些新规定

《》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相关规定原来也有)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约定不明,劳动者一样可以依法合理主张。

《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

第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上述规定,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可以协商,可按照集体合同的规定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参照其他相同岗位的工资标准。

谁愿意承担,谁就别签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权利在原来的劳动法中形同虚设,现在有了根本转变。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该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为有双倍罚薪的存在,所以上述规定可以规范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拒不订立的情况。

只允许在两种情况下,让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提供培训费)和第二十三条(给付经济补偿)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二十二条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培训费用时可以约定违约金,并且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第二十三条是用人单位给付劳动者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并且规定了竞业限制的时间不得超过两年。

遗憾的是对竞业限制的违约金没有规定一个上限。除了上述两种情况,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约定违约金都是违法的。

劳动合同无效或者违法用工,劳动者一样可以主张应得的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九十三条规定: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四条规定: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并非一定要诉讼解决了。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一个“应当”排除了例外的情形,工资的给付请求和债务明确的欠款,法律给予了同样的“礼遇”。

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要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经过职代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没有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那么它的合法性就要受到质疑。

用人单位再想单方私自订立侵犯劳动者权益或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恐怕要三思了。

,用人单位不得在档案和保险关系的移转上再刁难劳动者了。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更容易,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更难了。

劳动者预约解除的条款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在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随意解除的条款是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新增)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新增)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有矛盾,无效怎么存在解除?是不是应该是部分无效?)(新增)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解除的情形是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用人单位解除应当排除的例外情形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活跃了用工形式,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七十一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想要了解,欢迎来合飞律师网咨询。

文书推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46255.html

新劳动法辞职赔偿有哪些新规定的相关文章

劳动法辞职申请多久可以走(劳动法辞职必须提前一个月吗)

员工辞职有两种类型。一是辞职,即劳动者主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另一种是解雇,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那么辞职和解雇什么区别呢?一般来说,劳动者自愿或者因自身原因辞职的,劳动合同终止,且不给予经济补。但规定,解雇劳动者的单位每工作一年应当支付一个月的劳动报酬。 因此,不少单位希望...

劳动法辞职扣工资合吗知乎(劳动法辞职扣工资合吗)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无故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

劳动法辞职不给工资怎么办能强制执行(劳动法辞职不给工资怎么办理)

在发现公司拖欠工资后,一员工担心自己永远无按时拿到工资,因此选择了辞职。但辞职时,公司不能提供资金支付工资,也可能同意在一时间内支付,比如按照公司原来约的发薪日期。按约时间仍未支付工资,或者以解除劳动关系为由拒绝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取回工资。 根据规定,被拖欠工资的员工,即...

新劳动法病假的规定是什么(最新劳动法病假的规定有哪些)

病假可以休多长时间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员工工作年限,即工龄总和;另一个是员工在当前公司工作的年限,也就是在当前单位的工龄。根据《企业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规定,病假期限为3个月至24个月,并按工龄划分等级。 1、工作年限合计10年以下: 在现单位工作不满5年的,医疗期为3个月,计算期为...

新劳动法动辞职赔偿规定是什么

新劳动法动辞职赔偿规定是什么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约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章制度违反律、法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

劳动法辞退员工补标准未交社保(劳动法辞退员工补详细标准)

055-79000退员工的补金以员工本人工资标准为准。根据我国国家律的明文规定劳动者的经济补应当根据其本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计算。比如工作满一年,一个月的工资发给劳动者本人。 《劳动法退员工补是按什么标准?劳动法辞退员工补是按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根据《劳动合同》的相关...

新劳动法辞职违约金标准是多少呢

一、新劳动法辞职违约金标准是多少呢的《劳动法》对于辞职时的违约金,可不是直接给你一个数目。 它是要结合你自己赚了多少钱、在这家公司做了多久、提前告诉老板的时间等等一大堆因素,再加上给公司带来的实际损失,最后才能算出来。 一般来说,咱们作为打工仔,就得按照跟老东家签的那份来行事,比如关于辞职...

60岁以上新劳动法辞退赔偿2018(超过60周岁劳动退吗)

劳动者年满60周岁被单位退,不需要支付经济补金,60周岁的劳动者,可以办理退休手续,跟单位直接解除劳动关系,不存在退的问题,公司退员工要想不给补,必须证明劳动过错行为。 年满60周岁的劳动退吗? 没,经济补年龄限制。虽然劳动者年龄已过60岁,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