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行政诉讼中的不可诉行为有哪些

合飞律师3个月前(03-16)普法百科5

行政诉讼中的不可诉行为有哪些

一、国家行为。

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或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和总动员等行为。国家行为的主要特征是:1、是特定国家机关作出的行为。2、是带有重大政治性的行为。3、是依据宪法和法律的特别授权作出的行为。4、是由整体意义的国家承担行为后果的行为。国家行为不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是国际上的通例。

二、抽象行政行为。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属于不可诉的行政行为。《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解释》第3条将其界定为“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根据这种界定,特定对象和能反复适用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两项必备要件。抽象行政行为的适用对象不是特定的,对于同类情况可以多次适用;而具体行政行为的适用对象是特定的个人或可以确定的特定范围的人,对具体事件一次性适用或者说只拘束特定事件。实践中应注意,文件针对的对象应当指文件发布的对象而非文件所影响的对象;文件的反复适用应当区别于文件的持续实施。

三、涉及纯粹内部事务的内部行政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4条界定为“行政机关作出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决定”。从立法精神看,排除的应是所有行政机关的财务、人事、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内部管理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针对与其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监察关系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行为,所涉及的是行政机关公务员所特有的权利义务。如果所约束的是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义务,则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四、行政终局决定。

当前,规定了两类行政最终裁决。一是国务院作出的最终裁决;二是根据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级政府确定土地等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但、安置争议不属于该法规定的情形,应当可诉。

五、刑事司法行为。

因公安机关兼具治安行政管理职能和刑事侦查职能,在实践中,区分行政管理行为和刑事侦查行为,应从公安机关内部实施行为的主体、法律依据、目的、任务、对象、效力等方面考虑。

六、调解行为及法律规定的行为。

行政调解和仲裁都是解决纠纷的替代方式。特别是,仲裁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准司法行为(仲裁机关行使民事争议的裁决权),它不是行政行为,本身具有终局性而不可诉。

七、行政指导行为。

行政指导行为只是体现行政机关的建议、劝告等非强制性意见的行为。“不具有强制力”是为了与以行政指导为名,行强制行为之实的行政指导行为区分。

八、重复处理行为。

重复处理行为是行政机关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申诉,或者超过法定救济期间向行政机关提出的申诉,经审查对原行政行为未作变动或者驳回申诉的行为。行政行为是否属于重复处理行为,要看其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独立性。如某一行政行为在行政程序上已经完成,且已经实施。而当事人通过信访申诉的方式寻求救济。行政机关针对该信访申诉作出的处置,如本身不具有创设、改变或者重新确认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性质,则不具有可诉性。

九、不具有实际影响的行政行为。

没有实际影响的行政行为,是从行政法上的意义来说的,指的是没有行政法上的约束力,而不是没有其他影响,如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例如,原来劳动行政部门对进行鉴证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经济合同进行鉴证的行为,是劳动(工商)行政部门对劳动(经济)合同进行的监督、服务措施,是否经过鉴证对合同的效力等并无影响,属于在行政法意义上没有实际影响的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一、受案范围

第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下列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二)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三)行政指导行为;

(四)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五)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

(六)行政机关为作出行政行为而实施的准备、论证、研究、层报、咨询等过程性行为;

(七)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协助执行通知书作出的执行行为,但行政机关扩大执行范围或者采取违法方式实施的除外;

(八)上级行政机关基于内部层级监督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听取报告、执法检查、督促履责等行为;

(九)行政机关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

(十)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第二条 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等行为。

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决定。

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第四项规定的“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中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

合飞律师网小编在下文就为大家带来问题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合飞律师网进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13258.html

行政诉讼中的不可诉行为有哪些的相关文章

个人行政诉讼书逾期影响有哪些,逾期起诉行政诉讼后果

个人行政诉讼书逾期 近日,本人因行政机关作出某项行政决定感到满,故决定对该决定进行行政诉讼。由于某种原因,本人书逾期递交,特此向法庭申请延长起期限并说明理由。 二、事实经过 本人在某日收到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后,立即就该决定展开了调查和研究,发现该决定存在严重错误和合理...

合肥必须先行政复议才能行政诉讼的有哪些地方(必须先行政复议才能行政诉讼吗)

我国是一个法制比较严格国家。我们还需要更多地了解一法律和相关政行为行政复议由石油管理机构办理、审查。那么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必要程序吗?看完法务网小编整理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所帮助。 一、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吗 一般情况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是自由选择,即以先审查...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有什么区别-(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定义与概述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有行政效力的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命令等服,请求上一级或者同级行政机关确认的行为、更正或撤销,并对活动进审查和裁决。这是在国家法律框架内通过简化程序解决大多数争议第一步。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复议期限和行政诉讼期限区别(行政复议期限和行政诉讼期限一样吗)

1.请求帮助对象同。 简单来说,当你对某个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时,如果到法院去伸张正义,那就是行政诉讼。如果向本部门上级府部门提出投,将会受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什么区别? 2.请求帮助时限同 这一点至关重要。行政行为发生后,我们老百姓以提起诉讼,六个月内提起...

合肥既以申请行政复议也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地方(合肥既以申请行政复议也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机关)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送达) 河姚市监七字[2022]3号 甲方:合肥隆诺建筑材料限公司 主体资格证书名称:合肥龙诺建筑材料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40102MA2TNGGH7W 营业地点: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涂山路2号福海新居5号楼202室 法定代表...

合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合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

第六章行政处罚第六十六条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期限内履。 当事人确经济困难,需要缓缴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经当事人申请,经行政机关批准,以缓缴或者分期缴纳。 第六十七条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与罚款征收机关应当分开。 除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

行政诉讼驳回起(行政诉讼中驳回起诉的理由有哪些)

原标题:行政诉讼全部驳回,合肥某社区拆迁安置案难解。 核心提示:事件发生在安徽省合肥市。因拆迁安置纠纷断引发“民告官”诉讼。七年过去了,那里发生纠纷仍然没解决。如今,曾经乡村变成了繁华街区。繁华背后,多少人无奈叹息? 在争议,曾经乡村如今变成了繁华街区。记者邵春雷/摄...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有哪些(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包括)_重复

少网友看完《律师提醒:要因信访而过了行政诉讼期限》文章后纷纷私信,其涉及到很多关于追期限问题。此,我对上一篇文章中的期限问题进了更正和补充,希望对一网友所帮助。 关于行政诉讼期限规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复议决定,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这通常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