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骑电动车被撞责任怎么划分
一、酒后骑电动车被撞责任怎么划分
若遇下述情况之一者,应负全责:
1、道路交通事故逃逸者;
2、蓄意破坏、伪造现场或销毁证据者。
关于酒后驾驶电动车的罚则标准如下:依据电动车类型,可分为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轻便摩托车与电动摩托车四种,因此酒驾行为的处罚也有两类:
(一)电动自行车及不超过标准的电动三轮车,属非机动车范畴:酒驾非机动车者,将被处以警告或5至50元不等的罚款;如非机动车驾驶人拒不缴纳罚款,其车辆将被暂扣;
(二)超过标准的电动三轮车、电动轻便摩托车与电动摩托车,归为机动车类别: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二、电动车横穿马路被车撞到了谁的责任
1.电动车若无违规穿越马路,且安全距离充足,不应承担事故责任。
2.若机动车辆未保持安全距离或其他违法行为,则其可能被视为主要责任方。
3.若道路状况不佳或管理方存在过失,亦可导致道路管理方成为责任方。
4.若行人穿越马路时故意或疏忽,则其可能被视为主要责任方。
在电动车穿越马路被撞的案例中,责任判定需综合多重因素。
电动车若无违规穿越马路,且安全距离充足,不应承担事故责任;若机动车辆存在违法行为或道路管理方存在过失,则上述因素均可能成为事故主责方;若行人穿越马路时故意或疏忽,则其可能被视为主要责任方。
故而,我们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保持安全距离,关注道路状况,确保出行安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