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债务 > 正文内容

专门帮人处理债务的机构都是骗局吗?揭秘常见的5大陷阱!

合飞律师2个月前 (03-02)金融债务9

他因生意失败欠下80万债务,偶然在网上看到"专业债务重组,3天解决逾期"的广告,对方承诺能消除征信记录、减免利息,结果收了3万"服务费"后直接失联,这并非个案,据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2022年涉及债务处理的诈骗案件同比激增37%。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声称专门帮人处理债务的机构,究竟藏着哪些猫腻?

专门帮人处理债务的机构都是骗局吗?揭秘常见的5大陷阱!

一、债务处理骗局的5种典型套路

1、"包过"承诺骗局

"不成功不收费"的幌子下,要求先支付材料费、疏通费,某维权群统计,83%的受害者被以"银行内部渠道""银保监会关系"等话术骗取前期费用,平均损失达2.8万元。

2、伪造资质骗局

2023年杭州查处的"鼎盛法务"案中,12名嫌疑人伪造律师执业证、金融许可证,利用PS过的成功案例诱导签约,这类机构常租用高档写字楼,却连基本的《法律咨询服务许可证》都没有。

3、债务转移骗局

以"债务优化"为名,诱导签订阴阳合同,广东某案例中,骗子将20万信用卡债务转为年利率36%的民间借贷,最终让债务雪球滚至50余万。

4、信息倒卖骗局

成都警方破获的案例显示,某公司以"债务规划"名义收集客户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后,转手卖给诈骗团伙,导致受害者遭遇精准电信诈骗。

5、暴力催收骗局

披着"债务调解"外衣,实则通过恐吓、骚扰等手段逼迫借款人支付高额"调解费",山东王女士就因拒付"服务费",被伪造律师函威胁要冻结社保账户。

二、专业律师的3条避坑指南

1、查证双资质

正规机构必须同时具备《法律咨询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可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真正的律师绝不会承诺100%解决债务

2、警惕"三不"话术

对于声称"不用出面""不用签字""不用还款"的机构要立即拉黑,根据《民法典》第680条,任何债务减免都必须有债权人书面确认。

3、资金监管原则

服务费应转入对公账户并要求开具正规发票,切勿向个人账户转账,建议采用"3331"付款方式:签约30%、方案通过30%、执行阶段30%、完结10%。

三、相关法律武器

- 《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律师法》第13条:非律师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欺诈行为需退一赔三

小编锐评

债务困局就像沼泽,越挣扎可能陷得越深。记住三个"绝不":绝不轻信口头承诺、绝不泄露个人信息、绝不签署空白合同,遇到复杂债务问题,最稳妥的方式是携带材料直接咨询属地司法局认证的法律援助中心,那些声称能"特殊渠道处理"的,往往才是真正的债务制造者。

专门帮人处理债务的机构都是骗局吗?揭秘常见的5大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323979.html

标签: 法律法制

专门帮人处理债务的机构都是骗局吗?揭秘常见的5大陷阱!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