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信用卡逾期新法出台,欠款人真的不用坐牢了吗?
不少持卡人都在热议“2021年信用卡逾期新法”的具体内容,有人甚至传言“欠款不用再担责”,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我们就从法律角度,带大家揭开新规的神秘面纱。
核心变化:从“滞纳金”到“违约金”,刑事责任门槛提高
2021年信用卡逾期新规最大的调整,是取消了原先的“滞纳金”制度,改为“违约金”模式。违约金收取标准明确为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且不再按月复利计算,这大幅降低了逾期后的滚雪球效应,新规对刑事责任的认定更加严格:只有单张信用卡本金逾期超过5万元,且经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未还款,才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这意味着,普通小额逾期用户基本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民事责任仍需承担。
逾期后如何应对?三步自救方案
1、主动协商还款计划: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持卡人可向银行申请个性化分期,最长可分60期,需提供收入证明、困难材料等,协商成功后停止利息增长。
2、保留催收证据:若遭遇暴力催收或虚假起诉威胁,保留通话录音、短信截图,可向银保监会投诉(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5条)。
3、避免失联:即使暂时无力偿还,每月还款100元也能表明还款意愿,避免被认定为恶意透支。
相关法条速查
- 《刑法》第196条:明确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个性化分期还款的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逾期年化利率不得超过24%
小编总结
2021年信用卡逾期新法并非“免死金牌”,而是更强调责任与权益的平衡,对于持卡人而言,既要抓住新政中“违约金封顶”“刑责门槛提高”的利好,也要警惕“信用修复周期延长至5年”等长期影响。逃避债务不可取,合法协商才是正道,遇到逾期问题,建议尽早咨询专业法律人士,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权益受损。
2021年信用卡逾期新法出台,欠款人真的不用坐牢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