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用卡逾期新规出台,欠款人真的能松口气吗?银监会新规深度解读
近期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规〔2023〕1号)引发热议,文件中关于信用卡逾期管理的六大变革,正在重塑金融消费市场秩序。新规通过法定形式确认了金融机构与持卡人的权利义务边界,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实现精准平衡。
逾期管理新规核心要点
违约金收取设上限
明确逾期违约金不得超过未偿还本金的24%,终结了"利滚利"式收费乱象,某股份制银行2022年曾因收取年化35%的违约金被处罚,新规实施后将直接杜绝此类违规行为。
容时容差服务法定化
将3天还款宽限期写入监管文件,未全额还款差额在100元以内不计逾期,这一规定使某城商行"当日18点前还款不算逾期"的行业惯例获得法律支撑。
征信修复机制优化
新增"非恶意逾期申诉通道",持卡人因失业、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逾期,可凭证明材料申请征信修复,2023年3月某持卡人因新冠肺炎隔离未能及时还款,通过该机制成功消除征信污点。
催收行为负面清单
首次以列举方式明确禁止夜间催收、虚假诉讼等12类违规催收行为,某第三方催收公司因在21:00后拨打催收电话,已被银监会列入重点监控名单。
专业人士建议
- 逾期发生后立即与发卡银行协商个性化分期方案,新规要求银行必须提供不少于24期的分期选择
- 注意保存通话录音、短信记录等催收证据,遇到暴力催收可向银保监会12378热线投诉
- 定期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发现错误记录及时通过官方异议处理通道申请更正
相关法律依据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个性化分期协议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不良信息自终止之日起保存5年
3.《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期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逾期利息
本次信用卡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治理转型,对于持卡人而言,既要善用新规赋予的合法权益,也要清醒认识到:信用惩戒机制的完善意味着违约成本将持续升高,建议消费者养成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将信用卡负债率控制在收入的30%以内,这才是防范逾期的根本之道。
2023年信用卡逾期新规出台,欠款人真的能松口气吗? ——银监会新规深度解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