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鉴定伤好了以后做么
一、伤残鉴定伤好了以后做么
一般情况下,伤残鉴定是在伤好了以后进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伤残鉴定的目的是准确评定伤者因损伤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器官损伤等情况对其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如果伤未痊愈,伤情可能仍处于变化发展中,此时进行鉴定,难以准确判断最终的伤残状况,得出的鉴定结果可能不准确、不客观。
其二,从鉴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角度来看,相关鉴定标准通常要求在伤情稳定后开展鉴定工作。比如一些骨折损伤,需要等待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到一定阶段,才能确定是否存在畸形愈合、关节活动受限等影响评定的因素。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某些损伤可能会长期处于难以完全恢复的状态,在临床治疗效果相对稳定、后续治疗方案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伤残鉴定。
二、伤残鉴定需要等完全康复吗
伤残鉴定一般不需要等完全康复。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从鉴定目的来看,伤残鉴定主要是确定伤者在事故或伤害发生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程度等,以评定伤残等级,为赔偿等提供依据。即使未完全康复,伤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已能相对稳定地反映出损伤的后果。
二是从实际操作角度讲,如果要求完全康复才进行鉴定,可能会使鉴定时间过长,不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比如一些骨折伤者,可能骨折愈合需要较长时间,但在伤情相对稳定,如骨折处已初步愈合、不再有明显移位等情况下,就可进行鉴定。
三是相关鉴定标准也规定,在损伤治疗终结或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即可开展鉴定工作。“治疗终结”并非指完全康复,而是针对原发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完毕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所以,通常在伤情稳定后就可进行伤残鉴定。
三、伤残鉴定做完以后多久赔偿
伤残鉴定做完后,获得赔偿的时间并无固定标准,通常会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是责任认定的清晰程度。若各方对事故责任无争议,责任明确,赔偿流程会相对顺畅,可能较快获得赔偿;若责任存在争议,需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确定责任,这将耗费一定时间,赔偿也会相应延迟。
二是赔偿主体的配合程度。若赔偿方积极主动,愿意按照鉴定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履行赔偿义务,那么赔偿可能较快到位;反之,若赔偿方拖延、推诿甚至拒绝赔偿,可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时间会较长。
三是选择的解决途径。若双方能协商一致达成赔偿协议,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赔偿;若协商不成,通过调解组织调解,时间也可能因调解进展而异;若进入诉讼程序,一般会经历立案、审理、判决等多个环节,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待判决生效后才能获得赔偿。
以上是关于伤残鉴定伤好了以后做么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