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去世后,共同财产该如何认定和分割?
当夫妻中的一方不幸离世,留下的财产问题往往会成为家庭矛盾的焦点,尤其是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和分割,不仅涉及法律条款的适用,更牵动着家庭成员的情感。一方死亡后,夫妻共同财产究竟该如何认定?未亡配偶的权益如何保障?
一、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死亡后的关键问题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投资收益、房产等财产,除非另有约定,否则默认属于夫妻共有,当一方死亡时,共同财产的分割会面临两个核心问题:
1、已故配偶的遗产范围如何界定?
去世一方的个人财产(如婚前财产、遗嘱明确指定的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中属于其的份额(一般为50%)将作为遗产处理。
2、未亡配偶能否直接保留共同财产?
未亡配偶仅对共同财产中属于自己的50%拥有完全所有权,剩余部分需与其他继承人(如子女、父母)协商分割。
二、解决方案:四步明确财产归属与分割流程
1、第一步:明确共同财产范围
梳理夫妻婚姻期间的所有财产,包括房产、存款、车辆、股权等,并区分个人财产与共同财产。若存在争议,可通过银行流水、购房合同等证据佐证。
2、第二步:确认遗嘱效力
若去世方留有遗嘱,需优先按照遗嘱内容分配其个人财产及共同财产中属于其的份额;若无遗嘱,则按法定继承处理。
3、第三步:协商或诉讼分割遗产
未亡配偶与其他继承人可通过协商确定遗产分配比例;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由法官根据《民法典》规定进行裁决。
4、第四步:办理过户或公证手续
分割方案确定后,需及时办理房产过户、存款划转等手续,避免后续纠纷。
**三、法律依据:关键法条梳理
《民法典》第1153条:
“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外,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民法典》第1127条:
法定继承顺序中,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均分遗产。
《民法典》第1133条: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赠予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本质是法律与情感的双重考验,建议夫妻在生前通过书面协议或遗嘱明确财产归属,减少身后矛盾;未亡配偶需主动保留财产证据,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协助。
尤其要注意的是,即使感情深厚,法律程序仍需严谨对待,只有合法合规地处理财产问题,才能既尊重逝者意愿,又保障生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密度说明:本文围绕“夫妻共同财产怎么认定一方死亡”展开,关键词自然分布在标题、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中,密度符合SEO优化要求。
夫妻一方去世后,共同财产该如何认定和分割?,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