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去世后,另一半能直接继承全部财产吗?
当婚姻中的一方突然离世,留下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关于财产分割的复杂问题,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自然能全部继承,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需要经过"析产"和"继承"双重法律程序。
核心法律处理流程
第一步必须进行财产析产,即先将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去世方的50%份额剥离,例如一套价值600万的房产,存活配偶首先自动持有其中300万份额,剩余300万才作为遗产进行分配。第二步进入继承程序,这部分财产将按照遗嘱优先、无遗嘱则法定继承的原则处理,若存在父母、子女等其他法定继承人,存活配偶必须与其协商分配方案。
具体解决方案指南
1、确定共同财产范围
通过银行流水、产权证明等材料,梳理婚内取得的工资、投资收益、房产等资产,注意婚前财产增值部分可能涉及共同财产认定。
2、遗嘱继承优先处理
若去世方留有公证遗嘱,需持遗嘱向公证处申请继承权公证,特别注意口头遗嘱在紧急情况解除后三个月内未补书面形式则失效。
3、法定继承实操步骤
- 召集全部第一顺位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协商
- 达成分割协议后办理公证
- 持公证书办理财产过户登记
- 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继承诉讼
关联法条依据
1、《民法典》第1153条
"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外,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2、《民法典》第1127条
法定继承第一顺位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同一顺位继承人原则上均分遗产,但对生活困难或尽主要赡养义务的可多分。
专业律师建议
提前设立遗嘱能有效避免继承纠纷,建议采用公证遗嘱形式,对于存在企业股权、知识产权等特殊财产的家庭,更需专业律师介入制定遗产分割方案,实务中常见争议点包括:婚内还贷房产的增值部分计算、保险受益人与继承冲突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法律专业人士的精准把控。
关键提醒:即便作为在世配偶,也不可擅自转移或变卖遗产,否则可能面临其他继承人的追责,遇到复杂情况时,及时申请财产保全并启动诉讼程序,才是维护权益的正途。
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去世后,另一半能直接继承全部财产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