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到底哪些东西不能带?一文搞懂安检禁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兴冲冲地赶到机场,结果在安检口被拦下,心爱的喷雾、充电宝甚至一瓶矿泉水都被没收了?那一刻,是不是既尴尬又委屈?不是所有东西都能随随便便带上飞机,哪怕它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咱们就来一次“深度揭秘”,把那些飞机不能带的东西彻底说清楚,让你下次出行不再“踩雷”。
液体类:小瓶装≠万事大吉
很多人以为,只要把液体装进小瓶子里就能过安检,其实不然。根据民航规定,随身携带的液体、凝胶、喷雾类物品必须单瓶容量不超过100毫升,且全部放入一个透明、可重复封口的塑料袋中,总量不超过1升,比如香水、洗面奶、发胶、牙膏,哪怕你只带了50毫升,也得放进那个“小袋子”里。
但要注意!像矿泉水、饮料、酸奶这类开封过的液体,无论多小,一律不能带上飞机,你可以过了安检后再买,或者在候机区饮用完再进站。
锂电池与充电宝:能量越大,风险越高
现在谁不带个充电宝?但你知道吗?充电宝可以带,但必须随身携带,不能托运!因为锂电池在货舱高温或受压环境下容易自燃,非常危险。
更关键的是:额定能量超过160Wh的充电宝是禁止携带的,大多数充电宝在100Wh以内(约27000mAh),是可以带的;100Wh到160Wh之间的,需航空公司批准;超过160Wh?直接说拜拜。
小贴士:充电宝上一定要有清晰标识,三无产品一律没收!
尖锐物品:不只是刀,连指甲刀都得小心
剪刀、水果刀、美工刀这些明令禁止随身携带,必须托运——这大家都知道,但你可能不知道,连修眉刀、小型指甲刀套装,有些机场也会限制,尤其是带有金属刀片的修眉刀,安检员可能直接收走。
重点提醒:剃须刀分两种——普通手动剃须刀可以随身带,但带有金属刀片的电动剃须刀需看具体型号,建议提前确认。
易燃易爆品:别让“小习惯”酿大祸
打火机、火柴、喷雾杀虫剂、自喷漆、酒精浓度高于70%的消毒液……这些都属于易燃易爆物品,绝对不能带上飞机,无论是随身还是托运。
特别提醒:疫情期间很多人带酒精湿巾,没问题;但大瓶酒精喷雾?不行!即使是75%的医用酒精,也不能随身携带超过100ml,且必须密封。
特殊物品:你以为能带,其实不能
- 榴莲、臭豆腐等气味强烈的食品:虽然不是明文禁止,但航空公司有权拒绝登机,毕竟影响他人。
- 无人机、航拍设备:电池要单独随身携带,机身可托运,但需确认电池是否合规。
- 药品:液体药品可携带,但需提供医生证明或处方,尤其是超过100ml的。
✅ 建议参考:出行前3步自查清单
- 列清单:出发前对照“禁带物品清单”逐项检查行李。
- 分开放:液体、电子设备、药品分类打包,方便安检时快速取出。
- 查航司:不同航空公司对充电宝、运动器材等规定略有差异,提前官网确认最稳妥。
📚 相关法条参考(依据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第三十条:
旅客不得随身携带或者在行李中夹带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品,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禁运物品。《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
明确列出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易燃易爆品、腐蚀性物质、强磁性物品等九大类禁止携带物品。《民航旅客限制随身携带或托运物品目录》:
对充电宝、液态物品、锐器等作出具体限制,如充电宝额定能量不得超过160Wh,液态物品单体容量不超过100ml等。
坐飞机不是搬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打包带走”,了解“飞机不能带什么”,不仅是遵守规则,更是对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负责。别让一瓶喷雾、一个充电宝,毁了你一整趟旅程的好心情,提前准备、合理收纳、主动申报,才能真正做到“轻松出行,安心抵达”。
安检不是刁难,而是守护,下一次过安检,你会笑着对工作人员说:“我全都知道,放心吧!”
飞机上到底哪些东西不能带?一文搞懂安检禁区!,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