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辞退员工到底怎么赔?这些细节千万别忽视!
"公司要辞退我,到底能拿多少赔偿?"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藏着不少法律"门道",很多劳动者甚至企业HR都容易踩坑,今天就从实务角度讲透辞退赔偿的底层逻辑。
一、什么情况必须赔?赔多少?
核心原则:合法辞退不用赔,违法辞退必须赔,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
合法解除情形:试用期不合格、严重违纪、不胜任工作等(需企业举证)
违法解除情形:无理由辞退、未提前30天通知、强迫签署离职协议等
赔偿标准分三种:
1、N倍赔偿:合法解除但需支付经济补偿(工作满1年补1个月工资)
2、2N倍赔偿:违法解除的"顶格处罚"
3、N+1赔偿:合法解除但未提前30天通知("1"为代通知金)
特别注意:很多企业用"协商解除"套路员工签《自愿离职协议》,签字即视为放弃索赔权利!
二、劳动者维权全攻略
第一步:固定证据
- 保留书面辞退通知(口头辞退可录音)
- 留存工资流水、社保记录、工作证等
重点收集违法辞退证据:违规考勤记录、微信群聊天截图等
第二步:精准谈判
- 先计算应得赔偿(附公式):
赔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倍数
(月工资指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含奖金、补贴)
第三步:法律程序
1、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快速但无强制力)
2、申请劳动仲裁(60天内要立案)
3、起诉至法院(不服仲裁结果时)
三、必须知道的法律条文
1、《劳动合同法》第39条: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6种情形
2、《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计算标准
3、《劳动合同法》第87条:违法解除的2倍赔偿规定
4、《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代通知金支付标准
辞退赔偿的核心在于"合法性判定",劳动者要警惕企业"变相辞退"手段,企业更需注意解除流程的合规性。遇到争议时,建议在24小时内咨询专业劳动律师,超过仲裁时效(1年)将丧失胜诉权。你的劳动权益价值=法律知识×行动速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