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劳动纪律的定义
一、违反劳动纪律的定义
劳动纪律是劳动者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劳动规则和秩序。违反劳动纪律,是指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关于劳动纪律的相关规定,或者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中有关劳动纪律的要求。
具体而言,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考勤方面,如无故、迟到、早退等;二是工作态度方面,如消极怠工、工作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等;三是工作纪律方面,如不服从工作安排、擅自离岗、串岗等;四是保密纪律方面,如泄露用人单位等。
违反劳动纪律可能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用人单位对于违反劳动纪律的劳动者,有权依据规章制度进行相应处理,如警告、罚款、等。同时,劳动者也应当认识到遵守劳动纪律的重要性,以维护良好的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违反劳动纪律被开除怎么办
若因违反劳动纪律被开除,可从以下方面应对:
其一,确认开除的合法性。用人单位开除员工需有合法依据及合理程序。查看单位规章制度中关于劳动纪律及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确认自身行为是否达到开除标准,且单位规章制度是否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告知员工。
其二,若认为开除不合法,可与用人单位协商。尝试与单位沟通,阐明自身观点,要求单位撤销开除决定,恢复劳动关系,并支付相应工资待遇。
其三,申请。若协商不成,可在规定时效内,向委员会申请仲裁。需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工资条、考勤记录、单位规章制度、开除通知等,以证明自身主张。
其四,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违反劳动法找谁投诉
当遇到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投诉:
一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一般来说,可向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反映问题。在投诉时,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详细说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具体情况,比如、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
二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报酬、待遇、经济补偿等问题产生争议,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应载明双方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三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违反劳动纪律的定义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