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短信说我签署的微粒贷借款逾期了,这是真的还是诈骗?
最近不少网友反映,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显示“您签署的微粒贷借款已逾期,请立即处理”,但自己明明从未使用过微粒贷。这种短信到底是真实逾期通知,还是新型诈骗手段? 作为专业律师,今天就从法律和实务角度为大家分析真相。
**一、先别慌!先判断短信的真实性
收到类似短信时,第一步是冷静核实,根据金融行业反诈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虚假借贷逾期类诈骗占比高达37%,而微粒贷作为正规平台,通常不会仅通过短信单方面通知逾期。真正的逾期提醒会通过官方APP、微信服务号等多渠道同步推送,且会明确标注合同编号、借款日期等细节。
诈骗短信的常见特征包括:
1、以“00”或“+”开头的境外号码;
2、短信中附带陌生链接,要求点击“协商还款”;
3、用“影响征信”“起诉”等话术制造恐慌;
4、无法提供具体的借款合同或还款记录。
二、若确为真实逾期,法律后果有多严重?
如果核实后发现确实存在微粒贷借款(例如身份被盗用或他人冒名贷款),需立即采取法律行动,根据《民法典》第667条,借款合同需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若本人未签署,合同无效,但若因个人疏忽导致逾期(如忘记还款),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逾期记录将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影响未来5年的贷款申请。
重点提醒:无论真假,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曾有案例显示,点击链接后手机被植入木马,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三、律师建议:三步应对法
1、核实渠道:直接通过微信搜索“微粒贷”官方公众号或拨打客服电话95384确认;
2、保留证据:对短信截图,记录发送号码、时间,若涉及诈骗立即报警;
3、法律维权:若身份被盗用,可依据《刑法》第280条“盗用身份证件罪”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要求微粒贷提供贷款合同进行笔迹鉴定。
**相关法条参考
1、《民法典》第667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2、《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5年。
关键点提炼:收到“微粒贷逾期”短信,九成可能是诈骗!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切勿直接转账或点击链接,若确属真实借款,及时与平台协商还款方案;若遭遇冒名贷款,立即报警并申请合同无效。保护个人信息和征信记录,比盲目恐慌更重要,遇到类似问题,建议保存证据并咨询专业律师,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