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妨害纠纷法律,排除妨害纠纷法律依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排除妨害纠纷法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排除妨害纠纷法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什么叫妨害行为?
- 消除危险和排除妨害的区别?
- 停止侵害与排除妨害的区别是什么?停止侵害与?
什么叫妨害行为?
妨害行为是指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指行为故意或过久地实施了妨害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安全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有妨碍公共安全行为的,公安机关可对行为人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两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二条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依法请求损害赔偿。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消除危险和排除妨害的区别?
本质上没有区别。根本的区别是,一个已经发生,一个还没有发生。
1、物权遭受妨害的,物权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例如,侵权人设置路障妨害通行,物权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
2、请求消除危险,又称请求防止侵害。侵害虽未发生,但物权面临遭受侵害的危险,存在被侵害的可能,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侵害,物权人有权请求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防止侵害,消除既存的危险,以避免侵害的发生。
停止侵害与排除妨害的区别是什么?停止侵害与?
两者的区别如下
排除妨碍:一个人用一堆石头把别人家的门堵了,适用排除妨碍(侵权人的推石头是一个已经完成的行为)
停止侵害:一个人每次碰到另一个人都要辱骂他人,适用停止侵害(辱骂的行为具有持续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排除妨害纠纷法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排除妨害纠纷法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