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妨害纠纷的立案标准(排除妨害需要什么证据)
“与其使敌人难解,不如相见时一笑而过。”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和”。农村纠纷的当事人多为老乡、亲友,彼此之间的“礼让”与“让步”缺一不可。
“这块地我不想再种萝卜了,我们把这块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交给小张一家吧。”慷慨的杨兄说道。
“这件事我们担心了两个多月了,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帮忙解决了!”纠纷解决后,小张一家人非常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案件基本事实
小张一家和杨哥是同村的。小张因经济压力较大外出打工,将家里的0.57亩地借给杨哥种植。小张回来后,要求杨大哥归还土地,并铲除地块上种植的农作物。经过双方反复协商,小张将杨哥告上法庭。
颍上法院受理案件后,考虑到排除妨碍纠纷案件大多关系当事人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在涉案前往往存在长期恩怨或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矛盾和情感冲突进一步激化。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法院决定聘请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
加工流程
这一天,审判长、特邀调解员、村委会综治调解员来到当事人家中,对争议地点进行现场考察,了解情况。
通过沟通,法官发现两个家庭的矛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烈。小张的土地承包经营证上明确注明了这块土地,杨哥也承认这块土地属于小张一家。之所以不肯归还土地,是因为小张没有任何通知。在两栋房屋的交界处,用砖块和石块筑起了一道屏障。
了解问题症结后,法院对症下药,诉前调解工作也随之开展。法官和调解员用家人般的方式在田埂上开导杨弟兄,耐心地给他讲解法律。半个小时后,杨哥渐渐平静下来,表示愿意铲除地里种植的农作物。土地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归还给小张。
调解工作完成后,法庭警务人员将现场为当事人制作调解笔录。“外面风太大了,你在这里也不方便,要不你去我家写吧!”一番若有所思的话语,表达了杨哥的释然之心。随后,双方现场签字确认,排除妨碍纠纷在诉讼前顺利解决。
法官有话要说
排除妨碍纠纷是指产权人在享有财产权利时受到他人干扰,导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需要排除干扰的纠纷。法律规定,行为人为了自身权益,侵害他人人格权或者可能侵害他人人格权的,受到损失的一方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以消除干扰。当事人行使财产权受到实际或者可能的干扰时,可以请求侵权人消除干扰。
俗话说:遇见就是缘分。村民之间要互相珍惜,理性正确处理矛盾纠纷,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团结互助,和谐共处,让生活更加幸福充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