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企业不交社保,真的能省出一片天吗?
老张是某三四线城市一家小型加工厂的老板,手下带着七八个工人,这两年生意难做,原材料涨、订单压价、现金流转不动,他天天琢磨“省钱之道”,有一次饭局上,有“过来人”给他支招:“你们这种小公司,社保能不交就别交,一个月能省下大几千,反正也没人查那么严。”
老张心动了。
但他没意识到的是,这个看似聪明的“省”,正在悄悄为他埋下一颗又一颗的雷。
不交社保,看似省钱,实则风险重重
很多小老板的想法和最初的老张类似:企业规模小、员工流动性大、互相之间甚至带点亲戚朋友关系,“商量着来就行,缴社保反而见外”。
但问题是,社保不是一种可交可不交的“人情”,而是法律强制规定的企业义务。
不交社保,短期看好像降低了用工成本,但中长期来看,至少面临三重风险:
- 行政处罚风险:一旦被员工投诉或劳动监察部门抽查到,企业不仅要补缴社保,还面临滞纳金甚至罚款,按《社会保险法》的规定,逾期不缴的,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 劳动争议风险:员工哪怕当时同意“折现”或签了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事后仍可随时反悔,要求企业补缴,如果发生工伤、医疗等重大事故,企业更可能面临高额的赔偿——而这本应由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
- 人才与信誉风险:不交社保的员工缺乏归属感和保障,很难留住人,而一旦企业被贴上“不规范”“不诚信”的标签,未来融资、投标、甚至申请政府补贴都可能受影响。
以案说法:小老板的“省”,最后赔掉一套房
浙江某县曾有一家服装厂,老板李总为了节省开支,全厂二十多名员工均未缴纳社保,大家口头约定“每人每月多发500元代替社保”,也都签了字。
后来,一名老员工王某在操作机床时发生意外,右手严重受伤,鉴定为六级伤残。
由于没有工伤保险,企业必须自行承担所有赔偿。
王某提起劳动仲裁,要求企业支付医疗费、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共计89万元。
公司辩称:“我们已经用现金补贴了,他自己也同意不交社保!”
但仲裁委和法院均认为: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不可通过协议免除。
最终法院判决企业全额承担赔偿,李总不得不卖掉一套房来支付赔款。
一句“省成本”,赔进去的是多年积蓄,还有企业的名声。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58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可主张经济补偿金。
- 《社会保险法》第86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律师总结几句真心话
我理解很多小微企业主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每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但社保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合规经营的“底线”。
与其冒着补缴、罚款、工伤自负甚至被员工反诉的风险,不如从一开始就规范运营。
如果确实成本压力大,也可以考虑:
- 合理优化薪资结构,在合规基础上控制成本;
- 利用政府对小微企业社保补贴、缓缴政策;
- 务必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保,哪怕从最低基数开始。
省小钱可能会赔大钱,守规矩才是真正的“省心”。
做企业是一场马拉松,别在起跑时就因为犯规而被罚下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建议,具体事宜请咨询专业律师。
小规模企业不交社保,真的能省出一片天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