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条怎么写才既得体又合规?很多人第一步就错了!
突然身体不舒服,或者家里有急事需要处理,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给领导发个消息请假,可发完之后心里又打鼓——“我这样请的假算不算数?”“万一公司不批,扣工资怎么办?”更别提有些人干脆用微信语音说一句“明天不来啊”,结果后面被认定为旷工,吃了大亏。
其实啊,别小看一张请假条,它背后牵扯的可是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问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一唠:请假到底该怎么写?怎样才能既尊重职场规则,又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得明白一点:请假不是“通知”,而是“申请”,哪怕你已经在公司干了好几年,也不能想走就走,尤其是病假、婚假、产假这些法定假期,虽然你有权享受,但程序上仍需履行告知和申请义务,否则,用人单位完全可能以“未履行审批流程”为由,视为旷工处理。
那请假条到底该怎么写?我给你总结了三个核心要素: 清晰,目的明确。
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请假申请”四个字就够了,让人一眼就知道你要干嘛。 完整,要素齐全。
包括你的姓名、部门、岗位、请假类型(比如病假、事假、年休假等)、起止时间、事由简要说明,以及联系方式,如果是病假,最好附上医院证明;如果是突发事件,也尽量说明情况,体现诚意。
第三,语气礼貌,态度诚恳。
别写成命令式:“我明天不来。” 而应该是:“因家中突发急事,需处理一日,特此申请事假一天,望批准。” 尊重是相互的,表达清楚+态度端正,领导通常不会为难你。
特别提醒一点:现在很多公司用钉钉、企业微信打卡请假,系统提交也算书面形式,但如果你单位没这套系统,或者你临时突发状况,建议先口头沟通,再补交书面申请,光打电话不留下痕迹,出事了你可说不清。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年休假要不要写理由?答案是:不用!年休假是你累积的工作权益,依法可以自主安排(当然要和公司协调时间),写个“申请休2024年度年休假1天”就行,不必编理由,也不该被刁难。
以案说法:一封没写的请假条,换来半个月工资没了
去年有个客户小林,互联网公司程序员,连续加班两周后突发急性肠胃炎,半夜送医挂水,第二天早上他让同事帮忙跟主管说一声“请个病假”,自己昏睡过去手机静音,结果第三天上班,人事找他谈话:前天缺勤记录为旷工,扣除三天工资,并影响季度绩效。
小林懵了:“我不是让同事说了吗?” 可公司制度白纸黑字写着:“病假须提交书面申请及医院证明,未经批准擅自缺勤视为旷工。” 同事口头转达不算数,也没有后续补材料。
最后我们帮他仲裁,虽然最终认定公司处罚过重,部分工资退回,但过程耗时两个月,身心俱疲,你说冤不冤?如果那天他哪怕在医院用手机发个邮件、写个请假条拍照上传,都不至于落到这步。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程序正义有时候比事实本身更重要。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得记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明确: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则指出: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注意关键词是“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这意味着你有权请假,但必须履行必要的告知和证明义务。
律师总结:请假不是小事,写对才是智慧
说到底,请假条不是走形式,而是一种职场契约精神的体现,写得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团队的尊重,它不一定多华丽,但一定要合法、合规、有据可查。
记住一句话:你可以很忙,但不能慌到连请假都不会请。一张短短的请假条,反映的是你的职业素养,也可能是你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下次请假前,花三分钟认真写一份请假申请吧——格式不复杂,心意却到位,既不让领导为难,也不让自己吃亏,这才是真正的职场高手。
请假条怎么写才既得体又合规?很多人第一步就错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