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银要多少岁才能开通?未成年人就不能用手机转账了吗?
孩子拿着压岁钱想自己存进银行,或者高中生想在网上买本书,却发现“对不起,未满18岁无法开通网银”?一时间家长懵了,孩子也委屈:“我都这么大了,连个账户都开不了?”
其实啊,这个问题背后藏着不少法律和金融的门道,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网银到底要多少岁才能开通?是不是非得等到成年那一天?
首先得说清楚,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法律明文写着“必须年满XX岁才能开通网银”,但现实操作中,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把“年满18周岁”作为独立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服务的基本门槛,为什么?因为18岁是法律意义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起点,从那天起,你签合同、办贷款、做投资,法律才默认你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就彻底和网银绝缘了,很多银行允许16岁以上、不满18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比如一个17岁的游戏代练少年,每月收入稳定,他去银行申请账户和基础网银功能,理论上是可以被受理的。
更常见的情况是——监护人代为办理,父母可以带着户口本、身份证、孩子的出生证明等材料,为孩子开立儿童账户或青少年账户,这类账户通常配有有限制的电子银行功能:比如只能查询余额、不能转账大额资金,或者设定每日消费上限,有些银行的App甚至专门设计了“亲子模式”,家长能实时监控孩子的每一笔支出,既培养财商,又控制风险。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我儿子15岁,自己注册了个支付宝,不是一直在用吗?”注意啊!这属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开通银行原生网银服务”是两回事,支付宝、微信支付虽然绑卡方便,但它们属于非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工具,监管相对宽松,而银行的网银系统直接对接你的存款、贷款、理财,安全等级更高,责任也更大,所以审核自然更严。
以案说法:13岁少年偷绑母亲银行卡打赏主播,谁来买单?
2022年,江苏一位母亲发现银行卡莫名少了3万多元,一查竟全是13岁的儿子在某直播平台充值打赏所为,她气急败坏找到银行,要求追回损失,却被银行拒绝:“是你孩子自己输入密码操作的,我们没过错。”
后来这位母亲将平台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该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大额消费行为未经监护人同意,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平台应退还大部分款项。
这个案子说明什么?哪怕孩子能偷偷操作网银或绑定支付,一旦涉及纠纷,法律还是会回到“年龄+行为能力”的核心判断标准上来,银行不让孩子独立开通网银,不是为了“卡你”,而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法律风险和社会问题。
法条链接:民法典怎么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规定:
-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同意、追认。
这意味着,即便技术上能让一个10岁孩子开通网银,一旦发生资金损失或纠纷,相关交易很可能被认定为“需追认”,银行和服务商反而要承担更多举证责任。
律师总结:年龄是门槛,但不是铁墙
说到底,“网银要多少岁”这个问题,答案不是冷冰冰的一句“18岁”,而是一套兼顾安全、教育与成长的制度设计,银行设限,是为了守住金融系统的底线;家长参与,则是帮助孩子建立理性消费观的关键一步。
如果你家孩子正处在12到17岁这个阶段,不妨带他一起去银行开个青少年账户,教他看账单、设预算、理解“数字金钱”的分量,比起一味禁止,引导比封堵更有力量。
法律保护的是人的权利,也提醒我们责任的重量,当孩子真正明白“每一笔转账背后都是承诺”,那时别说网银,整个金融世界的大门,都会为他徐徐打开。
网银要多少岁才能开通?未成年人就不能用手机转账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