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什么是招投标?99%的人都误解了,真相竟如此重要!

合飞律师2个月前 (08-28)普法百科2

公司要采购一批设备,领导突然说“走个招标流程”;或者看到新闻里说“某项目公开招投标,中标金额高达数亿元”……但你心里却嘀咕:到底什么是招投标?它跟普通买东西有啥不一样?

别急,今天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招投标”这件事彻底讲明白,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企业因为不懂招投标吃了大亏,也见过无数人误以为“招投标就是走个过场”,结果被罚得倾家荡产。弄清楚“什么是招投标”,不仅关乎钱,更关乎合规与风险

什么是招投标?99%的人都误解了,真相竟如此重要!


什么是招投标?先从“买菜”说起

想象一下,你今天想买棵白菜,你走进菜市场,看到三家摊位,价格分别是3块、3.5块、4块,你货比三家,最后选了最便宜的3块那家——这其实就是一种“竞争性采购”。

招投标,就是把这种“货比三家”的过程,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

只不过,它通常发生在政府项目、大型工程、国企采购、政府采购等涉及公共资金或重大利益的场合,不能像买菜一样随随便便,必须有一套公开、公平、公正的流程来保障所有人机会均等。


招投标的核心:公开、公平、公正

很多人以为招投标就是“谁报价低谁中标”,这其实是大错特错!

招投标的本质,是通过一套法定程序,选出最合适的合作方,而不仅仅是“最便宜的”。

举个例子:政府要建一座大桥,A公司报价1亿,B公司报价1.2亿。
如果只看价格,A公司赢了。
但如果A公司没有施工资质、过往项目频频出事,而B公司技术成熟、安全记录良好,那最终中标的,很可能是B公司。

招投标≠最低价中标,而是“综合最优”中标,评标标准可能包括:价格、技术方案、企业资质、履约能力、售后服务等等。


招投标的常见流程,5步搞懂

  1. 发布招标公告
    招标人(比如政府、国企)通过指定平台(如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发布项目信息,说明项目内容、预算、资格要求等。

  2. 投标报名与资格预审
    有兴趣的企业提交资料,证明自己有资格参与,比如建筑资质、财务报表、过往业绩等。

  3. 编制并提交投标文件
    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准备技术方案、报价单、服务承诺等,密封后在截止时间前递交。

  4. 开标与评标
    到了开标时间,所有投标文件当众拆封(或线上解密),由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根据评分标准打分。

  5. 中标与签约
    评标结果公示后,确定中标人,双方签订合同,项目正式启动。

整个过程必须全程留痕、公开透明,任何暗箱操作都可能构成违法


为什么招投标这么重要?

  1. 防止腐败:避免“领导一句话,项目给亲戚”的乱象。
  2. 提高效率:通过竞争,让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3. 保障公共利益: taxpayer的钱不能随便花,必须花得明明白白。
  4. 促进市场公平:小企业也有机会和大公司同台竞技。

尤其在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是防止“豆腐渣工程”和“权力寻租”的第一道防火墙


现实中常见的“坑”,你踩过几个?

  • 虚假招标:表面上走流程,实际上内定中标人。
  • 围标串标:几家公司串通,轮流当“中标者”,抬高价格。
  • 资质挂靠:没资质的公司借别人的“壳”来投标。
  • 低价中标后偷工减料:中标后通过变更、索赔等方式弥补亏损。

这些行为不仅破坏市场秩序,一旦查实,企业可能被列入“黑名单”,法定代表人甚至要坐牢


建议参考:如果你是企业或个人,该怎么做?

想投标?

  • 仔细研读招标文件,别漏掉任何细节。
  • 确保资质齐全,材料真实。
  • 报价要有竞争力,但别为了中标故意压价。

想招标?

  • 招标文件要清晰、合法,避免模糊条款引发争议。
  • 评标过程必须规范,保留全过程记录。
  • 中标结果公示至少3天,接受社会监督。

遇到问题?

  • 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别等出事才后悔。
  • 发现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可向监管部门举报(如住建局、发改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相关法条参考(划重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2. 《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三条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
    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一)公开招标;(二)邀请招标;(三)竞争性谈判;(四)单一来源采购;(五)询价;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什么是招投标?”——它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套守护公平与正义的法律机制
它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清清楚楚,让每一个企业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也让公共项目真正造福于民。

无论你是企业老板、项目负责人,还是普通市民,了解招投标,就是了解这个社会如何运作的底层逻辑。
别再以为招投标只是“走个形式”,它背后,是法治、是监督、是责任

下次再听到“这个项目要招标”,你会不会多一分敬畏,少一分轻视?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真正看懂:招投标,不只是程序,更是底线


原创声明:本文由资深律师结合实务经验撰写,内容真实、逻辑严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了解招投标,从读懂这篇文章开始。

什么是招投标?——99%的人都误解了,真相竟如此重要!,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399534.html

什么是招投标?99%的人都误解了,真相竟如此重要!的相关文章

串通招投标罪司法释(串通招投标罪)

1、行为构成串通投标罪既遂,情节严重的,一般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若犯罪行为主体单位,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串通投标罪处罚准细分 1、行为构成串通投标罪既遂,情节严重的,一般会处3年...

噪音到底多少分贝才算超?,噪音多少分贝算超

噪音分贝数并不一个固定的标准,它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环境、时间、个感受等,当噪音超过 40 分贝时,就会对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当噪音超过 60 分贝时,就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害;当噪音超过 80 分贝时,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建议参考:果你觉得周围环境噪音过大...

串通投标与串区别(串标投标立案何规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一些关于串后签订合同否可以撤销,串通投标立案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串后签订合同否可以撤销 串通投标后签订...

串通投标罪量刑一览表怎判(串通投标罪情节严认定)

认定为串通投标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存在单位犯罪行为,需对单位实行双罚制,串通投标罪有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两种状态,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处罚,在案件侦查阶段有自首表现,也可以从轻处罚。 构成串通投标罪既遂怎处罚 1、犯串通投标罪既遂,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投标人未中标的,对单位罚款金额(投标人未中标如何提质疑)

北京首钢子公司与北京某科技创新公司在A公司集团招标平台签订招标合同,采购一批雨水收集系统,总价超过150万元。同时,双方还约定,为保证投标人投标过程中诚信,B公司自投标之日起向A公司缴纳投标保证金30万元。若B公司在投标过程中存在违法、失信等不当行为,A公司将没收保证金。否则,无论中与否,...

串通投标罪最新判例中1亿(串通投标罪最新判例)

一、串通投标罪最新判例 串通投标罪,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人投标人串通投标,损害投标人合法权益行为。国家、集体、公民。 根据《刑法》第223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退还规定(投标保证金退还规定最长时间)

投标保证金投标人投标投标人缴纳一定金额,以表明其参加投标活动能力和诚意,并作为履行合同承诺。但在某些情况下,保证金可能会因各种原因不予退还。那这算不算诈骗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必须退还所有投标保证金。根据《中华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53条规定:除本法另有...

法律为何对离婚如此宽容?,离婚法为何如此宽松?

法律为何对离婚如此宽容?,离婚法为何如此宽松?

在现代社会,离婚制度确显得对宽松,这否意味着法律对离婚没有限制呢?离婚不仅需满足法定条件,还需遵守一系列法律规定,法律对离婚究设定哪些限制条件呢?本文将为您详细析。问题答法律确实为离婚设置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感情破裂、婚姻关系确已无法维持等情形,双方必须经过协商一致,并...

离婚法律误解怎么办?,离婚法律误解的解决方法

离婚法律误解办?,离婚法律误解的解决方法

在离婚过程中,们可能对一些法律规定存在误解,这可能会对他们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以下一些常见离婚法律误解以及何避免它们:1、财产分割:许多认为在离婚时,财产将平均分配,实际上,法律规定一些特殊情况,例一方婚前财产、共同债务等,可能会影响财产分配,了解这些规定并与律师进行充分沟通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