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税到底是什么?买房缴的这笔钱,你真的搞懂了吗?
看中了一套心仪的房子,谈好了价格,准备签合同的时候,中介突然说:“别忘了,还有契税要交。”你心里一咯噔——契税?这到底是个啥?是税还是费?为啥非交不可?
咱们就来把“契税”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其实和每个人买房都息息相关的话题,掰开揉碎讲清楚。
契税,不是“额外收费”,而是法定“过户通行证”
先说结论:契税,是国家对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时,向承受方(也就是买方)征收的一种财产税。简单说,你买了房,想把房产证写上你的名字,国家就向你收一笔“过户税”,这就是契税。
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开发商或中介设的“门槛费”,其实大错特错。契税是国家税收的一部分,有明确法律依据,全国统一执行。不交契税,你就拿不到不动产权证书——房子再漂亮,法律上也不算你的。
举个例子:小李花100万买了一套二手房,房子过户那天,他不仅要付房款,还得去税务局缴纳契税,只有缴完税、办好登记,这套房子才算真正属于他。
契税怎么算?税率不是一成不变的!
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来了:到底要交多少?
契税的计算公式很简单:
应纳税额 = 房屋成交价格 × 契税税率
但关键在于——税率是多少?
这可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房屋性质、买方情况、是否首套房等因素动态调整,目前我国执行的契税税率主要有三档:
首套房:
- 面积≤90㎡:税率1%
- 面积>90㎡:税率1.5%
二套房:
- 面积≤90㎡:税率1%
- 面积>90㎡:税率2%
三套及以上住房:统一3%(不分面积)
你买首套房,面积85㎡,总价120万,那契税就是:120万 × 1% = 1.2万元。
如果是二套房,面积100㎡,总价150万,那就是:150万 × 2% = 3万元。
特别提醒:各地可能会有阶段性优惠政策(比如某些城市对人才购房减免契税),但基础框架全国统一,建议在签约前,提前咨询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或税务局,避免“算错账”。
哪些情况要交契税?不止是买房!
很多人以为契税只跟“商品房买卖”有关,其实不然。只要是土地、房屋权属发生转移,且你是“承受方”,就可能涉及契税。
常见情形包括:
- 买新房、二手房
- 接受赠与的房产(比如父母把房子送给你)
- 房屋交换(你拿一套换别人一套)
- 法院判决、仲裁取得的房产
- 以房产作价投资、入股
但也有免税或减税的特殊情况,
-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变更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 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不征契税
- 拆迁补偿购房,可享一定减免
这些细节,往往直接影响你的“钱包厚度”,千万不能忽视。
建议参考:交契税前,这三件事一定要做
查清房屋性质和自身购房套数
别光听中介说“你是首套”,一定要去房管局或通过“个人不动产查询”系统确认,一旦认定错误,多缴的税可不好退。保留完整交易凭证
包括购房合同、发票、完税证明等。完税证明是办理房产证的必备材料,丢了补办很麻烦。关注地方优惠政策
比如有些城市为刺激楼市,推出“购房契税补贴”政策(政府事后返还部分税款),及时申请能省下几千甚至上万元。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契税。
第二条:本法所称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是指下列行为:(一)土地使用权出让;(二)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互换;(三)房屋买卖、赠与、互换。《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契税法实施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公告》(2021年第29号)
明确个人购买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继续执行。
小编总结
契税不是“杂费”,而是你合法拥有房产的“入场券”。它看似是一笔支出,实则是国家对你产权的确认与保护,理解契税,不仅能避免踩坑,还能合理利用政策,省下真金白银。
买房是大事,税费不能马虎。别让“不懂契税”成为你安居梦的绊脚石,搞清政策、算清账目,每一分钱都花得明白、花得值得。
下次再听到“契税”两个字,你不仅能脱口说出税率,还能淡定地告诉朋友:“这事儿,我懂。”
契税到底是什么?买房缴的这笔钱,你真的搞懂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