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税是什么?买房缴税必知的隐形门槛你真的懂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攒钱买了心仪的房子,正准备高高兴兴搬新家,结果房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你:“还得交一笔契税。”
你一脸懵:契税是什么?我不是已经把房款付清了吗?怎么又多出一笔钱?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契税”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实则与每个购房者息息相关的话题,掰开揉碎讲清楚。它不是乱收费,也不是临时加码,而是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产权过户通行证”。
契税到底是什么?通俗讲就是“买房子的“入门税””
契税,全称“契税”,是指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时,由承受方(也就是买方)依法缴纳的一种财产税,只要你买了房子、商铺、土地,只要产权要从别人名下过户到你名下,就绕不开契税。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国家给你的产权“盖章认证”前,你得先交的“认证费”,不交?对不起,房产证办不了,房子名义上就还不是你的。
谁要交?什么时候交?交多少?
这三点,是每个购房者最关心的。
谁交?—— 买家掏钱,天经地义
契税的纳税人是“承受方”,也就是买房子的人,哪怕你是全款买房,哪怕你是贷款按揭,只要是“接手”这套房子的人,就得承担契税,卖方交的是增值税、个税,而你——作为买家,契税是你的“专属义务”。
什么时候交?—— 拿证前必须搞定
通常在办理不动产登记(也就是房产证)之前,必须完成契税缴纳,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实现“一窗通办”,缴税、过户、拿证一条龙,但不交契税,系统直接卡你,一步都走不了。
交多少?—— 看面积、看套数、看政策
这才是重点!契税不是固定金额,而是按房屋成交价格乘以适用税率来计算,税率根据你买的房子情况浮动,主要看三点:
- 是不是首套房?
- 房屋面积多大?
- 所在城市有没有特殊政策?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
👉 如果你在一线城市买首套房,面积90㎡以下,契税税率是1%;
👉 面积90㎡以上,税率升到5%;
👉 如果是二套房,税率直接跳到1%到2%甚至3%(看城市);
👉 买商铺、写字楼?税率统一3%起,没有优惠。
同样是100万的房子,首套90㎡以下只交1万契税,二套可能就得交3万,差的可不是小数目!
契税能省吗?这些“隐藏优惠”你得知道
很多人以为契税是铁板一块,其实不然。国家为了支持刚需、改善型住房,给了不少税收优惠。
- 一些城市对“家庭唯一住房”且面积小的,给予税率减免;
- 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买卖,可能不征或减征契税;
- 夫妻之间房产更名、继承房产,通常免征契税。
特别提醒:2024年以来,多地出台“阶段性减免契税”政策,比如部分城市对购买新房给予50%的契税补贴,这些政策往往有时间限制,错过就没了!
买房前一定要问清楚当地最新政策,别白白多花几万块。
不交契税会怎样?后果比你想象严重
有人可能会想:“能不能先不交,以后再说?”
绝对不行!
不交契税的后果很直接:
- 房产证办不了,房子不能合法过户;
- 无法办理落户、孩子上学、抵押贷款;
- 日后出售时,税务系统会追溯补缴+滞纳金;
- 严重者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一句话:契税不交,房子就像“黑户”,住着踏实,但权利不完整。
✅ 建议参考:买房前这三步必须做
- 提前咨询当地税务局或不动产中心,确认契税税率和优惠政策;
- 把契税成本纳入购房预算,别只算房价,忽略“隐性支出”;
- 保留好完税凭证,这是你产权合法的重要证据,未来卖房、拆迁都用得上。
📚 相关法条依据(权威出处,放心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契税。
第二条:本法所称转移土地、房屋权属,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屋买卖、赠与、互换等。
第三条:契税税率为3%—5%,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的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
第七条:纳税人应当在依法办理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手续前申报缴纳契税。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23号
明确居民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第二套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契税是什么?它不是额外负担,而是你合法拥有房产的“入场券”。
理解它,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聪明地买房、更安心地持有、更顺利地交易。
别让一笔该交的税,变成你产权路上的绊脚石。
买房是大事,每一笔钱都要花得明白。
下次再听到“契税”两个字,希望你能笑着点头:“哦,这个我懂。”
房子可以慢慢挑,但契税,必须按时交。
懂法,才能安心安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