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也能申请吗?
你有没有在新闻里听过“低保户”这个词?或者在社区公告栏上看到过“低保申请通知”?也许你身边的朋友、亲戚,甚至你自己,也曾因为生活困难而考虑过申请低保,但“低保是什么意思”?它到底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是不是人人都能申请?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关乎民生的大事。
低保,全称是“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就是当你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失业、残疾、重病、年老无依等)导致家庭收入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时,政府会给你一笔钱,帮你维持最基本的吃穿住行。
这个制度的核心就四个字:兜底保障,它不是扶贫,也不是发福利,而是确保“你不会饿死、冻死、流落街头”,哪怕你一无所有,国家也会拉你一把,让你活得有尊严。
低保到底补多少钱?这个没有全国统一标准,而是由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等因素自行制定,比如在一线城市,低保标准可能每月800-1500元不等;而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可能在500-800元之间,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于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家庭来说,可能是雪中送炭。
谁可以申请低保?
关键不是“你穷不穷”,而是“你符不符合条件”,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 户籍所在地常住居民:必须是你在当地有户口或长期居住(部分地区允许常住非户籍人口申请);
-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注意是“家庭人均”,不是你一个人穷就行,全家的收入都要算进去;
- 家庭财产符合规定:比如你名下有车有房有存款,但远远超出当地规定限额,那也不行,比如有些地方规定,家庭存款不能超过5万元,或者不能拥有两套以上房产。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没工作就能领低保”,这是误区。低保审核非常严格,社区、街道、民政部门会层层调查,甚至可能上门走访、查银行流水、查房产车辆信息,一旦发现隐瞒收入或虚报信息,不仅会被取消资格,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
申请流程也不复杂:一般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或村委会提出申请,提交身份证、户口本、收入证明、残疾证(如有)、病历等材料,然后经过初审、公示、审批等环节,通常1-2个月内会有结果。
📌 建议参考: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生活困难
如果你正在考虑申请低保,建议你先去当地街道办或社区服务中心咨询清楚,了解最新的政策和所需材料,不要轻信“代办低保”“包过”的谣言,这些大多是诈骗。低保是国家给困难群众的“救命钱”,申请过程公开透明,不需要花钱找人“走后门”。
也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申请被拒,可以要求书面说明理由,符合条件的还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 相关法条依据: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
第九条: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
第二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民发〔2021〕57号)
明确了低保申请、受理、调查、审核、确认等全流程规范,强调“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低保是什么意思”?它不是施舍,而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温度,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对弱势群体的承诺:无论你多难,都不会被彻底抛弃,理解低保,不只是搞懂一个政策名词,更是理解社会公平与人道关怀的体现。
如果你正身处困境,请不要羞于求助;如果你生活安稳,也请对低保群体多一份理解与尊重。低保不是懒人的“躺平金”,而是弱者的“救命绳”,愿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低保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也能申请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本文由资深法律人撰写,内容原创,旨在普及法律常识,助力民生权益,如需具体法律帮助,请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