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是什么意思?别再被这些法律术语搞晕了!
你有没有在签合同、办贷款、注册公司,甚至看新闻时,听到过“自然人”这个词?是不是总觉得它高深莫测,像法律圈里的“黑话”?自然人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复杂,它其实就是“人”本身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
自然人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从你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你就自动拥有了“自然人”的身份,不需要注册、不需要审批、更不需要发朋友圈官宣,只要你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你就是自然人,哪怕你还没名字,哪怕你还在襁褓中,法律就已经开始保护你了。
举个例子:你去银行开个账户,工作人员让你填“主体类型”,你选“自然人”;你写小说想署名,你用的是你自己的名字,不是公司名,那你就是以自然人身份在行使著作权;你走在路上被人撞了,你去法院起诉,原告栏写的是你的名字,那你就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在维权。
自然人和“法人”是相对的,很多人搞混这两个概念,法人不是“人”,而是法律拟制出来的“人”,比如公司、企业、社会组织,它们没有心跳、不会呼吸,但法律赋予它们像人一样的权利和义务,公司可以签合同、可以借钱、可以被起诉——这就是“法人”的能力,而你,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自然人”。
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这意味着,哪怕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有权继承财产、接受赠与;一个80岁的老人,依然可以立遗嘱、买卖房产,只要你是自然人,法律就承认你“有资格”参与社会活动,拥有权利,也承担义务。
但要注意,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两回事,一个5岁小孩是自然人,有权利继承遗产(权利能力),但他不能自己去签购房合同(行为能力不足),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或监护人代理,换句话说,自然人天生拥有权利,但能不能独立做事,还得看年龄和精神状态。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你在某平台直播带货,赚了10万块,你不是公司,也没注册个体户,那你就是以自然人身份赚钱,税务部门会按“劳务报酬”或“经营所得”来征税——这就是自然人也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别被“自然人”这个词吓到,它不是什么高冷术语,而是每一个普通人与生俱来的法律身份,你每天签的合同、买的保险、发的原创内容、甚至发的每一条朋友圈,背后都站着一个“自然人”——那就是你。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创业、做自由职业、或者只是想搞清楚自己的法律身份,建议你明确一点:在没有注册公司或个体户之前,你的一切民事行为,都是以自然人身份进行的,这意味着你个人要对债务、合同、税务等承担无限责任,如果业务量大,建议尽早考虑注册主体(如个体户、公司),把“自然人”和“经营者”身份分开,降低风险。
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作为自然人,你的姓名、身份证号、生物信息都受《民法典》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泄露,一旦发现侵权,完全可以依法维权。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六条
规定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
自然人是什么意思?说白了,你这个人本身”在法律上的称呼,它不神秘,也不遥远,而是你每天都在使用的身份,无论是购物、签约、工作还是维权,你都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在参与社会生活。理解这一点,你就迈出了懂法、用法的第一步,法律不是高墙内的学问,它就在你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决定里,从今天起,别再说“我不懂法”,你已经是法律世界里最重要的“自然人”了。
自然人是什么意思?别再被这些法律术语搞晕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