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权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你最该懂的法律关键词!
辛辛苦苦建的房子,突然被说成违建要强拆?明明是祖上传下来的地,别人却拿着红本说那是他的?又或者,你花大价钱买的二手房,过户时发现产权不清晰,根本办不了手续?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归根结底,都绕不开一个词——确权。
那到底确权是什么意思呢?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
确权,就是通过法律程序,明确某项财产或权利的归属,换句话说,就是给“这东西到底是谁的”这个问题,盖上一个官方认证的“章”,它不光是口头说说,而是要经过政府部门登记、核实、公告等一系列流程,最终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属证明。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王在村里住了30年,自家宅基地上盖了两层楼,可一直没办房产证,现在村里要拆迁,补偿款怎么算?这时候,如果没有确权登记,老王的房子可能被认定为“无主建筑”或“违法建筑”,补偿大打折扣,甚至一分拿不到,但如果提前完成了确权,拿到了不动产权证,那房子就是“合法身份”,补偿自然按标准来,老王的权益也就有了保障。
再比如,夫妻离婚时分割房产,如果房产证上只写了一个人的名字,另一方是否有份?这时候,法院就需要通过确权程序来判断:这房子是不是婚后共同财产?出资情况如何?有没有书面约定?确权,就是把模糊的“我以为”变成清晰的“法律认定”。
不仅不动产需要确权,像知识产权、股权、甚至数据权利,如今也越来越依赖确权来明确边界,比如你写了一首歌,没登记版权,别人拿去用了,你怎么证明是你的?这时候,版权登记就是一种确权行为。
为什么确权如此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的财产权、安全感和未来权益,没有确权,你的资产就像“裸奔”——看得见,但保护不了,一旦发生纠纷,打官司也难赢,而一旦完成确权,你的权利就有了“法律铠甲”,别人想动都得掂量三分。
尤其是在城市更新、农村土地改革、房产交易频繁的今天,确权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手续,而是“必须前置”的法律动作,早确权,早安心;晚确权,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建议参考:
如果你手头有房产、土地、林地、承包地、甚至是知识产权类资产,强烈建议尽快核实权属状态,主动申请确权登记,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很多地方提供免费测绘和登记服务,千万别错过政策红利,对于已经发生权属争议的,也应尽早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方式确权,避免损失扩大。
在买卖、继承、赠与等涉及财产转移的行为前,务必确认产权清晰,不要轻信口头承诺,一定要查看不动产权证书,并到不动产登记中心核实真伪。没有确权,就没有真正的所有权。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三条:
“不动产首次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等,适用本条例。”《土地管理法》第十二条: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依照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四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应当将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全部家庭成员列入,并依法登记。”
小编总结:
“确权是什么意思?”——它不只是一个法律术语,更是你守护财产的第一道防线,无论是房子、地、还是知识产权,只有完成确权,你的权利才真正“落地生根”,在这个产权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不要等到纠纷发生才想起确权,而要在风险来临前,就为你的资产穿上“法律外衣”,早一步确权,多一分安心。权利不是凭感觉来的,而是靠登记定下来的。
确权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你最该懂的法律关键词!,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