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权是什么意思?搞不清这个,你的权益可能正在悄悄溜走!
辛辛苦苦盖了几年的房子,突然被告知“这地不是你的”,拆迁补偿也拿不到?或者你家祖上传下来的宅基地,别人却说“现在归我了”?再比如,你投资了一个项目,结果分红的时候发现“股份不是你的”……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其实都指向一个核心概念——确权。
确权是什么意思?确权就是“确认权利归属”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我觉得是我的”,而是通过法律程序、官方认定,把某项权利——比如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地承包权、知识产权等——明确地“登记在你名下”,一旦完成确权,你就拥有了法律认可的“身份证”,别人不能随意侵犯,政府也不能随意处置。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家在村头有一块地,种了几十年,但一直没办证,后来村里要修路,征地补偿名单里却没有老张,为什么?因为这块地在官方系统里“查无此人”,这时候,老张就得去申请确权——提交证据、村里证明、乡镇审核、自然资源局登记……一旦完成,这块地的使用权就正式“姓张”了。确权,就是给你的权益“上户口”。
再比如知识产权领域,你写了一首歌、设计了一个logo,哪怕你第一个用,但如果没去版权局登记确权,别人抢先注册了,打起官司来你反而可能败诉。确权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维权的“第一道防线”。
很多人误以为“占着就是我的”,但在法律面前,“事实占有”不等于“合法拥有”,尤其是在土地、房产、自然资源等领域,没有确权,就像在沙地上盖楼,风一吹就塌,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目的就是“还权于民”,让老百姓的财产权“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特别提醒:确权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权属发生变更(比如买卖、继承、赠与),必须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否则新权利人可能无法对抗第三人,确权过程中要保留好原始证据——合同、缴费凭证、村委会证明、历史使用记录等,这些都是“你才是主人”的关键证据。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涉及土地、房产、林地、水域、知识产权等资产,务必主动确权,不要等纠纷发生才想起“办证”,可以这样做:
- 查清归属:先确认你的资产是否已在政府登记系统中有记录;
- 准备材料:收集权属来源证明(如合同、审批文件、历史使用证据);
- 申请登记:到当地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或版权局等主管部门提交申请;
- 跟进流程:配合测绘、公示、审核等环节,确保顺利完成;
- 保存证书:拿到不动产权证、林权证、版权登记证书等,妥善保管。
📚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三条:不动产首次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等,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
-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 《著作权法》第七条:国家著作权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著作权人可以向著作权登记机构申请作品登记。
确权是什么意思?它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术语,而是你守护自身权益的“法律盾牌”,无论是农民的土地、市民的房产,还是创作者的智力成果,只有经过确权,才能真正“名正言顺”,别再觉得“办证麻烦”“反正一直是我家的”,今天省下的一步,可能就是明天维权路上的万步,从现在开始,重视确权,给你的每一份付出,都加上法律的“保险锁”。
确权是什么意思?搞不清这个,你的权益可能正在悄悄溜走!,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