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险一金是什么?搞不懂它,你的权益可能正在悄悄流失!
发工资时看到“三险一金”被扣了一笔钱,心里嘀咕——这到底是啥?为什么要交?交了对我有啥好处?别小看这几个字,它关系到你未来看病、养老、买房,甚至失业时能不能喘口气。
咱们就来彻底扒一扒——三险一金到底是什么?

三险一金,到底是哪“三险”和“一金”?
“三险一金”是大家日常工作中常听到的社会保障组合,它包括:
- 养老保险:你年轻时每月交一部分,等退休后就能按月领养老金。交得越多、越久,退休后领得越多。
- 医疗保险:看病、住院、买药都能报销。没有医保?一次大病可能让你半年工资打水漂。
- 失业保险:万一被裁员或公司倒闭,连续交满一年就能领失业金,每个月给你发“生活费”,帮你过渡找工作。
- 住房公积金(一金):这个不是保险,但超级实用!你交多少,单位也给你交多少,这笔钱能用来买房、租房,甚至退休时一次性取出。
注意啦!现在很多人说的其实是“五险一金”,因为后来国家把“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也纳入了强制范畴,但很多老员工或小企业仍习惯说“三险一金”,指的是最基础的养老、医疗、失业+公积金。
三险一金,为什么不能“省”?
很多人觉得,到手工资少了一笔,心里不爽,甚至想让公司“现金结算、不交社保”。这种想法,短期看是“赚了”,长期看是“亏大了”。
举个例子:小李觉得交医保没用,自己年轻身体好,干脆让公司不交,每月多拿800块,结果去年急性阑尾炎住院,花了1.2万,全部自费!而如果他有医保,至少能报销七八成。
再比如公积金:你每月交2000,公司也给你2000,一年就是4.8万“隐形存款”。这笔钱不交税,还能低息贷款买房,相当于国家帮你强制储蓄+投资。
三险一金不是“被扣钱”,而是“存未来”。
单位不交三险一金?你有权说“不”!
有些公司为了省钱,跟员工签“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或者只按最低基数交。这些操作,统统违法!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是法定义务,不能通过协议免除,你签了“自愿放弃”,在法律上也无效。
如果你发现单位没交或少交,别忍气吞声!可以向当地社保局、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要求补缴。从入职第一天起,你就该有这份保障。
灵活就业者怎么办?
自由职业、个体户、外卖小哥……没有单位给你交?别急,你也可以自己交“三险”!
现在很多城市开放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通道,可以单独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虽然全部由自己承担,但交满15年,退休照样领养老金。
公积金部分,部分城市也允许个人开户缴存,具体可以咨询当地公积金中心。
📌 建议参考:
- 在职员工:核对工资条,确认三险一金是否按时足额缴纳,基数是否合理(通常按实际工资)。
- 换工作期间:尽量别断缴,尤其是医保,断缴可能影响报销资格。
- 买房规划者:重视公积金,缴存时间越长,贷款额度越高。
- 自由职业者:尽快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别等到生病或老了才后悔。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单位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并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条款无效。
“三险一金是什么?”它不是冷冰冰的术语,而是你生活里的“安全网”和“未来金库”。
养老有依靠,生病不发愁,失业有缓冲,买房有助力——这些都不是虚的,是真金白银的保障。
别再觉得它是“被扣钱”,它是你劳动价值的一部分,是你应得的尊严与安全感。
从今天起,关注你的三险一金,每一分缴纳,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投票。
你值得被保障,也必须被保障。
三险一金是什么?搞不懂它,你的权益可能正在悄悄流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