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险一金到底是什么?搞不懂它,你的权益可能正在悄悄流失!
你有没有在签劳动合同的时候,听到HR说:“我们给你交三险一金”?当时是不是一脸懵?三险?哪三险?一金又是什么?是不是听起来像某种神秘的组合套餐?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三险一金”掰开揉碎,讲个明明白白。
什么是三险一金?
“三险一金”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权益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它包括三项社会保险和一项住房储蓄制度,具体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别看名字平平无奇,这四项可都是你未来生活的“安全垫”。
第一,养老保险——你现在的每一分缴纳,都是在为“退休后能安心喝茶”做准备,等你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只要缴满15年,就能按月领取养老金。缴得越多、时间越长,退休后拿得就越多,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实实在在的“延迟收入”。
第二,医疗保险——生个病、做个检查、住个院,谁也躲不过,有了医保,门诊、住院、药品费用都能报销一大部分。别小看它,关键时刻能省下几千甚至上万元,而且现在很多城市还支持医保卡家庭共济,父母孩子也能共享你的医保余额,实用性杠杠的。
第三,失业保险——万一哪天公司裁员、被迫离职,又暂时没找到新工作,怎么办?只要你缴满一年失业保险,符合条件就能领取失业金,每个月能拿一笔基本生活费,最长可领24个月,帮你缓冲“空窗期”的经济压力。
住房公积金——这个“金”不是保险,而是专款专用的住房储蓄。你和公司各出一部分,存进你的公积金账户,利息还比普通存款高,最关键的是,买房时可以申请低利率的公积金贷款,大幅降低月供压力,就算不买房,租房、装修、建房甚至退休提取,也都能用上。
那“三险一金”是强制的吗?
答案是:是的!只要你是正规劳动关系下的职工,单位就必须依法为你缴纳,不交?违法!少交?也违法!哪怕你签了“自愿放弃缴纳”的协议,这种条款在法律上也是无效的,因为社保和公积金属于国家强制性制度,不能通过私人约定免除。
但现实中,有些小公司为了省钱,只交“三险”不交“一金”,或者按最低基数缴纳,这其实是在钻空子。你的工资越高,公司按实际工资缴纳的金额就越多,你的未来保障也就越扎实,签合同前一定要问清楚:缴不缴?缴多少?基数是不是按你实际工资来的?
建议参考:
如果你刚入职,不妨主动向HR确认:“咱们的三险一金是按什么基数缴纳的?公积金比例是多少?”别觉得问这个显得斤斤计较,这是你作为劳动者的基本知情权,发现公司没缴或少缴?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据,第一时间向当地社保局或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维权不丢人,保护自己才最聪明。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
-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社会保险条款。
小编总结:
“三险一金”不是可有可无的福利,而是你劳动权益的“标配”,它不 glamorous,却能在你生病、失业、买房、养老时默默撑起一片天,别再把它当成HR嘴里的“标配话术”,真正懂它的人,早就把它当成了职场谈判的底气和人生规划的基石,从今天起,认真对待你的三险一金,因为那不只是几行数字,更是你未来生活的底气与尊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