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版权?我的作品被抄了,到底能不能告赢?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写了一篇爆款公众号文章,结果第二天就发现别家平台一字不差地“搬运”过去,连署名都改成了别人的名字;或者你画了一幅原创插画,发到社交平台没几天,就被某电商店铺拿去印在T恤上卖钱……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在问:这难道不算偷吗?我的创作成果就没人管了吗?
别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关键词——什么是版权。
版权,也叫著作权,是你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只要你是原创者,无论是文字、音乐、美术、摄影、软件代码,还是短视频、表情包、设计图纸,只要具备“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从你完成那一刻起,版权就自动归属你了,不需要去登记、不需要盖章、也不需要发表——它就像影子一样,跟着你的创作而生。
很多人误以为“必须注册才有版权”,这是个大误区,在我国,作品自创作完成之日起即享有著作权,这是《著作权法》赋予每个创作者的天然权利,如果你担心日后发生纠纷,做个版权登记会更有利,相当于给你的权利上了一把“法律锁”。
那版权到底包括哪些权利呢?它可不是只能“署个名”那么简单,版权其实是一组权利的集合,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类。
人身权包括: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开)、署名权(标明你是作者)、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些权利是永久属于你的,不能转让,哪怕你把作品卖出去,别人也不能随意篡改或抹掉你的名字。
财产权则更实用: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表演权等等,比如你写的小说被拍成影视剧,就得获得你的改编授权;你的歌被用在广告里,就得支付你使用费。
重点来了:版权保护的是“表达形式”,而不是“思想”本身,也就是说,别人不能照抄你的小说情节和文字,但如果他受你启发,写了个类似主题但完全不同表达的故事,那就不算侵权,这也是为什么“灵感撞车”不违法,但“复制粘贴”一定违法。
现实中,很多人对版权的认知还停留在“盗版书”“盗版电影”的层面,其实随着短视频、自媒体、AI生成内容的爆发,版权问题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你发朋友圈的自拍,可能被营销号盗用;你做的PPT模板,可能被同行打包售卖……每一次未经授权的使用,都是对你版权的侵犯。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发现别人侵权,该怎么办?
建议参考:
- 第一时间固定证据:截图、录屏、保存链接,必要时做公证,电子证据容易被删除,越早固定越有利。
- 尝试沟通协商:很多侵权是无意的,发个函件或私信要求删除,往往能快速解决。
- 平台投诉: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知乎等平台的侵权投诉机制,要求下架内容。
- 走法律途径:如果对方拒不配合,且造成实际损失,可以起诉索赔。注意: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算。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
明确规定了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九条:
“著作权侵权纠纷可以调解,也可以根据当事人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书面仲裁协议,也没有就侵权纠纷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小编总结:
版权不是纸面上的权利,而是创作者尊严的底线,它不只属于作家、音乐人、画家,也属于每一个用心表达、认真创作的普通人,你写的一段话、拍的一张照、录的一段视频,都值得被尊重和保护。别再觉得“被抄是常态”,也别再轻视自己的创作价值,了解“什么是版权”,不只是为了维权,更是为了让我们在内容爆炸的时代,依然敢于原创、敢于表达、敢于署上自己的名字。你的作品,不该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互联网的洪流里——它值得被看见,更值得被保护。
什么是版权?我的作品被抄了,到底能不能告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