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是什么意思?一文搞懂你每个月工资被扣的那部分钱!
每个月工资到账,明明合同上写的是“税前月薪1万”,可银行卡里怎么总是少了几百甚至上千块?这笔“神秘消失”的钱到底去哪儿了?它大概率是被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给“拿走”了,但问题来了——个税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非交不可?我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看懂它、算清楚它、甚至合理省一点它?
别急,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个税”这事儿掰开揉碎,讲个明明白白。
个税到底是什么意思?
个税就是“个人所得税”,是指你因为工作、劳务、稿酬、投资等获得收入后,按照国家规定,需要向政府缴纳的一部分税款,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手段。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你月薪1万,扣除五险一金后剩8000元,但这8000也不是全归你,国家规定,每月有5000元是“免征额”(也叫起征点),超过的部分才要交税,你真正要交税的金额是8000 - 5000 = 3000元,这部分钱,按照对应的税率(比如3%或10%),计算出应缴个税,比如90元,你最终到手的工资就是8000 - 90 = 7910元。
“个税”不是乱扣的,而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合法税收。
哪些收入要交个税?
很多人以为个税只针对工资,其实远远不止,根据《个人所得税法》,以下9类收入都需要依法纳税:
- 工资、薪金所得(最常见)
- 劳务报酬所得(比如兼职、讲课费)
- 稿酬所得(写书、投稿赚的钱)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比如专利、版权授权费)
- 经营所得(个体户、自由职业者)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比如股票分红)
- 财产租赁所得(出租房子、车子)
- 财产转让所得(卖房、卖车赚的差价)
- 偶然所得(中奖、抽奖所得)
特别提醒:现在很多副业收入,比如做自媒体、直播打赏、知识付费,只要形成实际收入,理论上都属于个税征收范围,别以为“私下收钱”就不用交税,税务系统已经越来越智能了。
个税怎么算?税率表+专项扣除是关键
很多人觉得个税复杂,其实核心就两点:税率表 + 专项附加扣除。
超额累进税率
个税不是统一按一个比例收,而是“挣得越多,税率越高”,但只对超过部分征税。
- 不超过3000元:税率3%
- 3000-12000元:税率10%
- 12000-25000元:税率20%
- ……最高45%
这叫“超额累进”,不会因为多赚100块就全部按高税率算,很人性化。
专项附加扣除:能帮你省税的“秘密武器”
这是国家给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福利,目前有6项可以抵扣:
- 子女教育(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
- 继续教育(每月400元或3600元定额)
- 大病医疗(年度自付超1.5万部分,最多扣8万)
- 住房贷款利息(首套房,每月1000元)
- 住房租金(根据城市不同,800-1500元/月)
- 赡养老人(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非独生子女分摊)
举个例子:
小王月薪1.5万,五险一金扣2000,有个孩子上小学,还在还首套房贷。
他每月可扣除:5000(免征额)+1000(子女教育)+1000(房贷)=7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5000 - 2000 - 7000 = 6000元。
其中3000元按3%交税,3000元按10%交税,总个税 = 90 + 300 = 390元。
比不申报专项扣除,每月可能省下五六百!
建议参考:普通人如何合法“省”个税?
- 每年及时填报专项附加扣除:每年12月系统会提示你确认下一年度信息,别嫌麻烦,动动手指就能省下真金白银。
- 年终奖单独计税政策要关注:目前年终奖可选择单独计税或并入综合所得,哪种划算要具体测算。
- 副业收入记得报税:自由职业者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自行申报,避免后续补税+滞纳金。
- 利用税收递延型产品:比如税优健康险、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最多可抵扣12000元应税收入,还能投资增值。
合理避税是权利,偷税漏税是违法。我们要做的,是用好政策,不该交的不多交,该交的也不逃避。
附:相关法条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修正):
-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九)偶然所得。
- 第五条: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第六条: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 第十二条:纳税人可以依法申请退税或补税,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办理。
个税是什么意思?它不是“被扣钱”的代名词,而是现代社会公民履行纳税义务、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一种方式。理解个税,就是理解自己的收入结构,掌握财务主动权的第一步。
别再觉得个税是“天书”,也别再盲目抱怨“工资到手少”。用好专项扣除、了解税率规则、合法合规申报,你不仅能算清每一笔钱的去向,还能让自己的钱包更聪明地“呼吸”。
从今天起,打开“个人所得税APP”,花10分钟完善信息——省下的,可能就是下顿火锅、一次旅行,甚至是一笔应急资金。
个税,不该是谜,而应是你理财路上的“明白账”。
个税是什么意思?一文搞懂你每个月工资被扣的那部分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