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是什么?你真的了解每月工资被扣的那部分钱吗?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总有一栏写着“个人所得税”或者“个税”——那部分钱悄无声息地从工资里“消失”了,很多人只是默认这是“必须交的”,但你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必须交?又该怎么合理减少负担吗?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个税是什么。
个税到底是什么?
个税,就是个人所得税,是我国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通俗点说,只要你赚钱了,国家就可能从中抽一部分,这“抽”的部分,就是个人所得税。
但不是所有的收入都要交个税,也不是所有人都要交,如果你的月收入低于起征点(目前是5000元),那么你就不用交税,如果你有房贷、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支出,还可以通过专项附加扣除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少交税甚至不交税。
个税的征收范围有哪些?
根据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以下10类收入属于应税所得:
- 工资、薪金所得
- 劳务报酬所得
- 稿酬所得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经营所得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财产租赁所得
- 财产转让所得
- 偶然所得
-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所得
这些收入,只要达到应税标准,就可能需要缴纳个税,尤其是工资收入,是大多数普通人接触个税的主要方式。
个税怎么算?有公式吗?
当然有!个税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起征点 -五险一金 - 专项附加扣除
然后再根据适用税率表计算出应纳税额。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其中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按年计税,适用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
举个例子:
小李每月工资1万元,五险一金个人部分扣除1000元,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
那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
10000 - 5000(起征点) - 1000 - 2000 = 2000元
按照3%的税率,他每月应缴纳个税60元。
是不是比想象中少?关键是懂得利用专项附加扣除,这是国家给你的“合法省钱通道”。
个税的意义和影响
个税不仅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更承载着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使命,高收入者多交税,低收入者少交甚至不交,这样的制度设计让税收更具有“人性化”。
随着个税改革的推进,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实施,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个税的“温度”和“公平”。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普通工薪族,建议每年按时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比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房贷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这能有效降低你的税负。
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或有多种收入来源,建议合理规划收入结构,必要时咨询专业税务顾问,避免多缴税或漏税风险。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修正)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第六条: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七条: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小编总结】
个税是什么?
它不仅是国家财政的“稳定器”,更是调节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个税、合理利用扣除政策,不仅可以减轻负担,还能增强财务规划意识。
别再把它当作工资单上的一个“数字”了。掌握个税知识,是对自己钱包负责的表现,毕竟,多懂一点,就可能少交一点,甚至合法退税一点。
个税是什么?你真的了解每月工资被扣的那部分钱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