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是什么意思?发不发、怎么发,真有讲究!
你有没有在年底收到过一笔意外之喜?老板突然发个红包,转账备注写着“年终奖励”?很多人拿到钱开心,但转头就忘了问一句:年终奖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不是工资的一部分?公司不发算不算违法?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年年热议、却总被误解的“年终奖”。
年终奖到底是个啥?
年终奖,顾名思义,是用人单位在年终岁末,根据员工全年表现、公司经营状况等因素,发放的一笔额外奖励性收入。它不是每个月都有的固定工资,而是带有激励性质的“惊喜包”。
很多人以为年终奖是“法定工资”的一部分,其实不然。年终奖并不是法律强制要求必须发的项目,它本质上属于“约定性”或“福利性”收入,也就是说——发不发,要看有没有约定;怎么发,得看公司制度或劳动合同怎么说。
举个例子:
如果你和公司签的合同里写着“年度绩效奖金不低于月薪的2倍”,那这笔钱就是有法律效力的,公司必须按约定执行。
但如果合同啥都没写,公司口头提过“干得好年底有奖”,结果年底不发,那维权难度就大了。
年终奖 ≠ 年终双薪,别搞混了!
这里得划重点:年终奖和“第13薪”(年终双薪)不是一回事。
- 年终双薪:通常是固定发一个月工资,作为年终福利,很多外企或国企会这样操作,属于制度性发放。
- 年终奖:金额不固定,可能几千,也可能几万甚至几十万,跟业绩、KPI、公司盈利直接挂钩。
如果你公司只发了双薪,没发额外奖金,不一定算“克扣”,关键还得看当初怎么说的。
公司不发年终奖,合法吗?
这个问题问得最多,答案也最现实:合法,但有条件!
如果劳动合同、公司规章制度或集体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年终奖的发放条件、标准和时间,那公司就必须履行承诺。否则,员工完全可以依法维权,要求支付。
但如果:
- 合同没写;
- 制度没提;
- 老板只是口头鼓励说“好好干,年底有奖”;
那不好意思,这种“画饼”法律是不认的,法院一般会认为:缺乏明确约定,不构成强制义务。
如果公司往年每年都发,突然某年不发,且没有合理解释(比如公司亏损、裁员等),员工也可以主张“惯例权利”,要求合理补偿。
离职了还能拿年终奖吗?
很多人年中离职,心里嘀咕:我干了大半年,年终奖还有份吗?
答案是:不一定,但有机会!
最高法曾发布过典型案例:
如果员工已经履行了全年主要工作职责,公司也未明确约定“必须在职到年底才能领取”,那么离职员工仍可能有权获得按比例折算的年终奖。
比如你干了10个月离职,公司效益不错,你绩效达标,那拿个“10/12”的年终奖,合情合理。
关键点在于:有没有约定?有没有绩效依据?公司是否公平对待离职员工?
✅ 建议参考:怎么保护自己的年终奖权益?
- 签合同时多看一眼:留意是否有“年终奖”“绩效奖金”等条款,金额、发放条件写清楚最好。
- 保留证据:邮件、通知、制度文件、往年发放记录,都是维权的重要依据。
- 别轻信口头承诺:老板说“明年给你发10万”,记得要书面确认或录音留存。
- 离职前问清楚:如果年底前后离职,主动询问年终奖安排,避免“人走茶凉”。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劳动报酬条款。若奖金属于薪酬组成部分且有明确约定,应视为劳动报酬。《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依法约定的奖金,应按时足额支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作出减少劳动报酬决定的,应负举证责任。若公司不发年终奖,需证明不符合发放条件。
年终奖是什么意思?它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努力与规则的交汇点。
它既体现公司对员工的认可,也考验制度的公平与透明。
发不发,法律不强制;但一旦约定,就得兑现。
别只盯着年终那笔钱,更要关注平时的合同细节和制度约定。
你的年终奖,不该是老板的心情,而应是白纸黑字的承诺。
年底将至,愿你不仅拿到奖金,更拿到尊重与公平。
毕竟,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