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联建房是什么意思?听上去像合作建房,到底能不能买?

合飞律师2个月前 (08-09)普法百科14

你有没有在房产中介嘴里听过这么一个词——“联建房”?听起来好像挺正规,什么“联合建设”“共建共享”,是不是就代表便宜又靠谱?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联建房到底是个啥,值不值得碰,背后又藏着哪些坑?

咱们得搞清楚,联建房是什么意思,它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使用或分配的房屋,某村集体出地,开发商出钱,双方合作盖楼,建好后一部分归集体,一部分归开发商出售,这种模式就常被称作“联建房”。

听起来挺美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问题就出在这“合作”二字上——合作的前提是合法合规,而现实中,很多“联建房”根本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就是“灰色产物”。

举个例子:某郊区村民老李,看着城里房价飞涨,便联合几个亲戚朋友凑钱,在自家宅基地上加盖一栋六层小楼,说是“联建房”,每户出30万,建好后每人分一套房,看起来是“自己人建自己房”,但问题来了——这楼有没有规划许可?有没有施工资质?能不能办房产证?最关键的是,这种“联建”行为,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

答案往往是:不合法。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农村宅基地只能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用,且房屋不能向非本村人出售,而很多所谓的“联建房”,实际上是打着“合作建房”的旗号,变相进行小产权房开发,本质上是规避国家土地和房产监管的“擦边球”行为

更可怕的是,有些开发商或村集体为了吸引资金,会承诺“未来可转正”“政府迟早会确权”,结果一等就是十年,房子不能过户、不能贷款、不能继承,买了等于买了个“居住权”,连基本的财产权都没有。

当你听到“联建房”三个字,千万别被“合作”“共建”这些听起来很和谐的词迷惑。一定要问清楚五个问题:

  1. 土地性质是什么?(是国有还是集体?)
  2. 是否有合法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 能否办理不动产权证?
  4. 联建各方的权属如何划分?
  5. 项目是否经过政府审批备案?

如果任何一个问题答不上来,或者含糊其辞,那基本就可以转身走人了。


建议参考:

如果你真想参与类似的合作建房项目,务必做到“三不”原则:不轻信口头承诺、不贪图低价诱惑、不忽视法律程序。最稳妥的方式是,聘请专业律师全程参与项目尽调,审查土地权属、审批文件、合作协议等关键材料。便宜的背后,往往是看不见的代价。


相关法条参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三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国办发〔1999〕39号)明确规定:
    禁止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小编总结:

“联建房是什么意思”?表面上看是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但实质上,很多联建房项目缺乏合法基础,无法确权,风险极高。它可能是一次“捡便宜”的机会,更可能是一场“血本无归”的陷阱。买房不是买菜,不能只看价格,更要看产权、看合规、看未来。在法律红线面前,任何“变通”都可能付出沉重代价。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来自低价,而是来自一本红彤彤的不动产权证书。

下次再听到“联建房”,别急着心动,先问问自己:这房子,能不能光明正大地写上我的名字?

联建房是什么意思?听上去像合作建房,到底能不能买?,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307275.html

联建房是什么意思?听上去像合作建房,到底能不能买?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