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除斥期间到底是啥?别再和诉讼时效傻傻分不清了!

明明觉得自己权利被侵犯了,急急忙忙跑去法院维权,结果法官一句话就给打发了:“这事儿已经过了除斥期间,权利直接消灭,没法救了。
你一脸懵:啥叫“除斥期间”?不就是像诉讼时效一样,拖久了就不能告了吗?
错!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虽然听起来像孪生兄弟,其实完全是两码事,一个管“能不能告”,一个管“告了有没有用”。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到底什么是除斥期间,它为啥这么“狠”。


除斥期间到底是什么?简单说:过期作废,权利直接“死掉”

除斥期间,是法律给某些特定权利设定的“保质期”。
这个期间一过,权利就自动归于消灭,不是“不能行使”,而是“压根不存在了”。
比如你签了个合同,发现对方骗你,想撤销合同,法律规定你必须在知道被欺诈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撤销。这一年内你不行动,一年后这个撤销权就彻底没了,哪怕你第二天想起来,法院也不会支持你。

除斥期间到底是啥?别再和诉讼时效傻傻分不清了!

关键点来了: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像诉讼时效可以中断、中止或延长,它是铁板钉钉的,风吹不动,雨打不摇。
哪怕你生病住院、失联三年、完全不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只要时间到了,权利就没了。


它和诉讼时效有啥区别?搞不清等于“自废武功”

很多人把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混为一谈,结果吃了大亏,我们来划重点对比:

对比项除斥期间诉讼时效
性质权利存在的期限,过期权利消灭请求法院保护的期限,过期丧失胜诉权
是否可变不可中断、中止、延长可中断、中止、延长
法院是否主动审查是!法官可以主动驳回否,需对方提出抗辩
法律后果权利本身消灭义务人获得抗辩权,权利仍存在

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小王借给朋友10万,约定2022年还,结果朋友一直拖着不还。

  • 如果是诉讼时效(一般3年),小王2025年才起诉,朋友说“你过时效了”,法院才不支持,但如果朋友不提,法院照样判他还钱。
  • 但如果小王发现借款合同是被胁迫签的,想撤销合同,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1年,结果他2年后才想起来要撤销——哪怕对方跪下求他撤销,法院也会说:不行,权利没了。

这就是除斥期间的“狠”:它不给你留后路,也不等人醒悟。


哪些权利适用除斥期间?这些你一定要记牢!

不是所有权利都有除斥期间,但以下几类特别常见,务必上心:

  1. 合同撤销权(如因欺诈、胁迫、重大误解)——一般1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算。
  2. 赠与人的撤销权——知道撤销事由起1年内。
  3. 债权人撤销权(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知道撤销事由起1年内,最长不超过行为发生后5年。
  4. 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竣工或约定竣工之日起18个月内。
  5. 遗嘱撤销权——部分情形下也有固定期限。

特别提醒:这些权利一旦错过,法律不会帮你“复活”。
你不能说“我太忙忘了”“律师没告诉我”“我以为还能等”,法律只看时间。时间一到,权利归零。


建议参考:如何避免掉进“除斥期间”的坑?

  1. 一旦发现权利可能受损,立即行动!
    别拖,别犹豫,尤其是涉及合同撤销、赠与撤销这类权利,早一天咨询律师,就多一分挽回的可能。

  2. 保留证据,明确“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时间点。
    除斥期间通常从“你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比如你被欺诈,是从你发现被骗那天开始算,不是合同签那天,所以聊天记录、邮件、录音等证据至关重要

  3. 别信“以后再说”,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很多人觉得“关系好,先不闹僵”,结果一拖就过了除斥期,后悔都来不及。

  4. 找专业律师评估,别自己瞎猜。
    有些权利的除斥期间比较隐蔽,比如股东撤销公司决议的60日期限,普通人根本不知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相关法条参考(现行有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52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 《民法典》第541条(债权人撤销权):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 《民法典》第663条(赠与撤销权):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撤销权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除斥期间,是法律给权利设定的“最后倒计时”。
它不像诉讼时效还能“抢救”,它一旦届满,权利就彻底归于消灭,连法院都救不了你
当你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欺诈、被胁迫、或者发现合同有问题时,请立刻行动,别等“想起来”那天——因为那天,可能已经太晚了。
法律不保护拖延者,但永远偏爱清醒且果断的人。
搞懂“什么是除斥期间”,不是为了背法条,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牢牢握住本该属于你的权利。

除斥期间到底是啥?别再和诉讼时效傻傻分不清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304527.html

除斥期间到底是啥?别再和诉讼时效傻傻分不清了!的相关文章

除斥期间到底是个啥?很多人搞混了诉讼时效,其实它才是决定权利生死的关键!

除斥期间到底是?很多人搞混了诉讼时效,其实它才决定权利生死的关键!

明明觉得自己有理,可一去法院,法官却说“你的权利已经过期了,法院支持”?你一脸懵:我都没干,权利怎么就过期了急,这很可能不是诉讼时效的问题,而——除斥期间在起作用。 很多人一听“除斥期间”这个词,脑袋就大,觉得这法律术语,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尤其在合同纠纷、婚姻家...

老赖到底是个啥?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老赖到底是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某某人欠钱还,被列入老赖名单!”或者刷短视频主播义愤填膺地说:“这种老赖就该曝光!” 可你有没有真正搞懂——“老赖”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只骂人的话,还有法律依据的正式称呼? 今天咱整那些干巴巴的法条套话,我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把这事讲明白! “老赖”不是法律术语,而老百姓对“...

普通住房到底是个啥?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普通住房到底是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你有没有在买房、贷款、缴税的候,听过“普通住房”这个词?是不是一头雾水:这房子还“普通”普通”?难道我买的“贵族房”?还说,只有墅才算普通?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楚——什么普通住房。 先说个大实话:“普通住房”不是开发商嘴里的“刚需盘”,也不是中介口中的“性价比高”,而一个有明...

劳务外包到底是个啥?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劳务外包到底是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公司突然说“我们这个岗位外包的”,然后你的工牌、办公室、甚至工资发放单位都变?你一脸懵:这到底算正式员工?公司这么操作合法吗?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一唠——什么劳务外包。 劳务外包,就企业把某一块业务或某个岗位的工作,整体“打包”交给另一家公司去做,比如你原本在A公司上班,负责客...

除斥期间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错了,它和诉讼时效完全不同!

除斥期间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错,它和诉讼时效完全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诉讼时效”这个词,比如三年、一年等,过这个时间能起诉了,但你有没有听说过另一个法律术语——除斥期间? 可能有人会问:“除斥期间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人把它诉讼时效”混为一谈,觉得都一回事,其实然,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理解楚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诚意金到底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诚意金到底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买房、买车或者签订一些重要合同,我们经常会听一个词——“诚意金”,但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并不清晰,甚至把它“定金”、“订金”混为一谈,那么问题来:诚意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诚意金并不是法律上的正式术语,它更多一种商业习惯用语,用来表示买方或租户在交易前向卖方或房东表达购...

机动车到底是什么?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机动车到底是什么?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在街头穿梭的汽车、摩托车、甚至农用拖拉机,它们都属于一个统一的法律术语——“机动车”,可,你知道机动车到底是什么吗?它仅仅交通工具那么简单吗?还说它背后藏着一整套复杂的法律定义管理机制?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机动车”这层神秘面纱,带你从法律、生活交通管理三个维度全面认识它...

劳保到底是什么?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劳保到底是什么?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劳保什么? “劳保什么?”这很多人第一次听这个词的第一反应。“劳保”“劳动保护”的简称,就国家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法律、技术管理措施的总称。 通俗一点讲,劳保就用来保护你在工作中受伤害的那一套制度工具,比如我们在工厂里看工人戴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