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有人加微信说是村委的?这到底是帮忙还是套路?
“律师,我网贷逾期了,突然有人加我微信,自称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说能帮我协商还款、减免利息,甚至还能申请‘困难救助’……这靠谱吗?是不是诈骗?”
说实话,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及时,也特别关键。在当前网贷逾期高发的背景下,打着“官方”旗号的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而“冒充村委人员加微信”就是其中极具迷惑性的一种。
先说结论:正规村委会根本不会主动加你微信,更不会介入你的个人网贷纠纷。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职责是管理村务、调解邻里纠纷、协助政府落实政策,它既没有执法权,也没有金融调解职能,你欠银行或网贷平台的钱,属于民事借贷关系,村委会无权干涉,也不会替你出面协商。
那为什么有人要冒充“村委”呢?
背后的套路,往往分三步走:
第一步:精准获客。
你的网贷逾期信息一旦被第三方催收公司掌握,个人信息就可能被泄露或转卖,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姓名、住址、逾期金额等信息,精准定位”——比如你住在某某村,他们就伪装成“本村工作人员”,让你放松警惕。
第二步:建立信任。
他们加你微信后,通常会说:“我是村里负责扶贫帮扶的,看到你有困难,上级有政策可以帮你减免债务。”语气亲切,甚至能叫出你的名字和住址,让你误以为真是“自己人”。
第三步:诱导转账或索要隐私。
一旦你信了,他们就开始“指导”你操作:比如让你交“材料审核费”“保证金”,或者让你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网贷账户密码等信息,说是要“帮你申请救助”。这一步,就是典型的诈骗收网阶段。
更隐蔽的是,有些人确实“帮忙协商”了,但其实是和某些不良代理维权机构勾结,打着“法务咨询”“债务重组”的旗号,收取高额服务费,最后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让你雪上加霜。
遇到“村委人员”主动加你微信谈网贷,第一反应应该是警惕,而不是感激。
📌 给你的几点建议参考:
- 凡是主动加你微信、QQ、抖音私信,声称能“帮忙处理网贷”的,一律视为可疑对象。正规机构从不通过社交软件私下联系你。
- 绝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网贷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真正的协商还款,都是通过官方平台或正规法务渠道进行。
- 如真有困难,可通过正规途径寻求帮助。比如向当地司法所申请法律援助,或联系正规律师事务所咨询债务重组方案。
- 保留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及时报警。如果已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并向反诈中心(96110)举报。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债务人应依法履行还款义务,但债权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从重处罚。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条:催收人员不得冒充国家机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工作人员进行催收,不得使用恐吓、欺诈等方式。
✍️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急乱投医。面对债务压力,很多人容易被“轻松解决”的话术迷惑,结果掉进更深的坑。天上不会掉馅饼,村委会也不会专门为你跑腿还债。
真正能帮你走出困境的,是清醒的头脑、合法的途径和理性的应对。别让一个微信好友,毁了你本就不容易的生活。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情况,别沉默,也别轻信,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律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才是最靠谱的“村委帮扶”。
网贷逾期有人加微信说是村委的?这到底是帮忙还是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提醒一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你必须选对战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