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签个承诺书真的有用吗?
手机一响,心跳加速——又是催收电话,银行卡空空如也,账单却像雪片一样飞来,网贷逾期了,平台客服突然发来一条消息:“只要您签一份《网贷逾期承诺书》,我们可以暂缓催收,给您宽限期。”
听起来是不是像一根救命稻草?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纸承诺书,到底有什么用?是缓兵之计,还是法律保障?签了会不会越陷越深?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问题——网贷逾期承诺书有什么用。
什么是“网贷逾期承诺书”?
简单说,这就是一份你和网贷平台(或其委托的第三方)之间达成的书面协议,内容通常包括:
- 承认欠款事实
- 承诺在某个时间点前还款
- 同意分期或延期还款计划
- 接受一定的违约金或罚息调整
- 有时还会附带“不再投诉”“不再协商”等限制性条款
它不是法院判决书,也不是正式的合同变更文件,但它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尤其是当你亲笔签名或电子确认后。
承诺书到底“有用”在哪儿?
暂时缓解催收压力
这是最直接的“用处”,一旦你签了承诺书,平台通常会暂停电话轰炸、短信骚扰,甚至可能撤回对你通讯录的“联系”。
为什么?因为承诺书等于你“认账”了,对方看到还款意愿,自然会调整催收策略。
争取还款宽限期
很多人签承诺书,是为了“拖时间”,比如你承诺“下个月发工资还5000”,平台可能真就给你一个月缓冲期。
但这不是“免债”,而是“延期履行”,别误以为签了就万事大吉,到时候还不上,催收只会更狠。
作为协商还款的凭证
如果你和平台达成了分期还款协议,承诺书就是唯一书面证据,万一将来平台反悔,说你“没签过协议”,你可以拿它维权。
重点提醒:一定要保留复印件或截图,别签完就扔!
影响征信和诉讼进程
有些平台会在你签承诺书后,向征信机构申请“协商中”状态,暂时不报“严重逾期”。
但这不是所有平台都做,得看具体政策,而且一旦你再次违约,之前的“协商”记录反而可能成为起诉你的证据。
签承诺书,有哪些“坑”要避开?
别以为签个字就安全了,有些承诺书其实是“温柔的陷阱”。
- 条款模糊不清:比如写“尽快还款”,但没写具体时间,等于白签。
- 隐藏高额违约金:承诺书里可能悄悄加上“逾期一天罚500元”这种霸王条款。
- 放弃权利声明:有的写着“本人不再主张任何权利”,等于自断后路,连投诉监管部门都不能了。
- 被诱导签署多份文件:有些人签完承诺书,又被要求签“债权转让协议”“调解书”,一步步掉进更深的坑。
签字前一定要逐字阅读,不确定的条款,宁可不签!
什么情况下适合签?什么情况要拒绝?
✅适合签的情况:
- 你确实有还款能力,只是短期资金周转困难
- 平台给出的还款方案合理(比如分6期,无额外罚息) 清晰,没有霸王条款
❌建议拒绝的情况:
- 你根本还不起,签了也只是拖延
- 对方威胁“不签就起诉”“爆通讯录”
- 承诺书要求你承担不合理费用或放弃合法权益
签承诺书不是“认命”,而是“谈判”,你有权利要求修改条款,协商更合理的还款方式。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网贷逾期,建议这样做:
- 先理清债务总额,包括本金、利息、罚息,确认是否超过法定利率上限(LPR的4倍)。
- 主动联系平台,表达还款意愿,争取书面协商方案。
- 收到承诺书后,逐条审核,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和文件,包括短信、录音、截图。
- 量力而行,不签“画饼式”承诺——做不到的承诺,比不签更糟。
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承诺书若具备合同要件(合意、标的、签字),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取得个人同意,催收过程中不得非法泄露、传播借款人信息。
网贷逾期承诺书有什么用?
它不是“免死金牌”,也不是“债务清除令”,而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能帮你争取时间、缓解压力、达成和解;用不好,反而会成为对方起诉你的证据,甚至让你陷入更深的被动。
关键不在于“签不签”,而在于“怎么签”。
保持清醒,守住底线,别让一张纸,压垮你最后的尊严。
如果你正在逾期的漩涡中挣扎,
承认问题,不是软弱;寻求帮助,不是失败。
真正的出路,从来不是逃避,而是面对。
(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网贷逾期了,签个承诺书真的有用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