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开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错了!
你有没有在新闻里听过“某某官员被双开”?是不是总觉得这个词听着挺严肃,但又说不清它到底指的是什么?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双开是什么意思”,它不只是个简单的处分,背后可藏着不少法律和纪律的门道。
咱们得明确一点:“双开”不是法律术语,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某种严重纪律处理的俗称,它的全称是“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被“双开”,意味着他不仅失去了党员身份,也彻底告别了体制内的工作岗位。
为什么“双开”这么重?因为它往往出现在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例中。比如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生活作风问题严重,或者长期违反政治纪律等,一旦纪检监察机关查实这些行为,情节严重的,就会启动“双开”程序。
举个例子:某地一名局长被查出长期收受企业贿赂,还搞权色交易,影响极其恶劣,纪委调查后认定其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于是决定给予“双开”处分,这意味着,他不仅不再是党员,连公务员的身份也没了,工资、福利、退休待遇全部取消,后续还可能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这里要特别注意,“双开”本身不是刑罚,而是党内和行政系统的最高纪律处分。它属于“纪律审查”的范畴,由纪委和监委主导,但“双开”之后,如果涉及犯罪,案件会继续移交检察院,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所以说,“双开”往往是“进监狱”的前奏。
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道:“双开”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它不仅是对当事人的惩罚,更是对其他公职人员的震慑,中央一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双开”就是落实这一方针的利器之一,你别看它只是两个字,背后是整套监督体系在运转。
谁有权决定“双开”?是由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后提出建议,再由有管理权限的党委或党组作出决定,比如省管干部,要由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中央管理的干部,则由中央纪委报请党中央批准。
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涉及纪律审查,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一旦组织启动调查,隐瞒、对抗只会加重后果,正确的做法是主动配合、如实说明问题,争取从轻处理,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纪律法律专业人士,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可能面临的后果,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
相关法条参考: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五十六条:
党员严重违纪,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情形包括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七条:
公职人员严重违法,可给予开除处分,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人事关系或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十五条:
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违法的公职人员可依法作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
小编总结:
“双开是什么意思”?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它不是普通的批评教育,而是党纪与政纪的“顶格处理”,意味着一个人在体制内的政治生命基本终结。“双开”二字,轻描淡写,实则千钧之重。它既是纪律的底线,也是廉洁的警钟,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守住底线,才能行稳致远;对于普通人而言,了解“双开”,也是读懂中国政治生态的一扇窗口。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红线越不能碰。
双开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错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