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到底是什么意思?别再被误解了!
老板说“这个月绩效不行,奖金要扣”?HR通知“绩效考核结果出来了,你的等级是C”?又或者同事之间聊天,“他绩效一直很稳,升职肯定轮得到”。
可你心里却在嘀咕:绩效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工作表现?是业绩数字?还是老板的心情好坏?咱们就来把“绩效”这俩字掰开揉碎,从法律、管理、人性三个角度,给你讲个透彻。
绩效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有标准的
很多人以为,绩效就是领导拍脑袋决定的——“我觉得你干得还行”或“你最近态度不太好”,但真正的绩效,是有依据、有流程、有标准的考核体系。
从法律和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绩效(Performance)是指员工在一定周期内,完成岗位职责、达成工作目标的表现和成果的综合评价,它通常包括:
- 工作成果(比如销售额、项目完成率)
- 工作行为(比如出勤、协作、执行力)
- 能力提升(比如学习新技能、带教新人)
- 态度与责任心
关键点来了:绩效不是主观评价,而是可量化、可追溯、可申诉的管理工具,如果公司只凭感觉打分,那就不叫绩效考核,那叫“情绪打分”。
绩效≠业绩,别搞混了!
很多人把“绩效”和“业绩”划等号,尤其在销售岗位上,觉得“我签了单,绩效肯定高”,但其实,绩效是更全面的评估,而业绩只是其中一部分。
举个例子:
小王这个月签了50万订单,业绩第一,但经常迟到、不配合团队、客户投诉多。
小李业绩只有30万,但项目推进稳、团队协作好、客户满意度高。
在这种情况下,小李的综合绩效可能反而更高,因为企业要的不只是“能干”,更是“可持续地干得好”。
绩效是什么意思?它衡量的是“你怎么达成结果”,而不仅仅是“你有没有结果”。
绩效背后,藏着法律风险
别以为绩效只是公司内部的事。一旦涉及绩效考核、调岗、降薪、辞退,就直接牵扯到《劳动合同法》。
现实中,很多公司用“绩效不达标”为由辞退员工,但操作不当,反而被告上法庭,赔钱了事。
- 公司没提前公示绩效标准
- 考核过程不透明,员工不知情
- 绩效结果没签字确认
- 直接以“不胜任”为由解除合同,却不给培训或调岗机会
这些都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一告一个准。
绩效不仅是管理工具,更是法律合规的“高压线”,公司用得好,能激励员工;用得不好,轻则赔钱,重则影响企业声誉。
员工该如何应对绩效考核?
如果你是打工人,面对绩效,别只会“内耗”或“躺平”。你有权知道标准、有权申诉、有权要求透明。
建议你:
- 保留所有工作记录:邮件、聊天记录、项目文档,都是你绩效的“证据”。
- 主动沟通考核标准:别等年底才问“我为什么是C?”平时就该清楚“做到什么程度算优秀”。
- 对不合理结果提出书面异议:很多公司流程要求“签字确认”,如果你不同意,一定要写明“本人对结果有异议”,并保留副本。
- 别轻易签“自愿离职”协议:有些公司会说“绩效差,不如自己走”,千万别中招,一旦签了,可能就拿不到赔偿。
建议参考:如何让绩效真正“有意义”?
绩效考核的终极目的不是“卡人”,而是“激发人”。
建议从三个维度优化:
- 标准清晰化:每个岗位的KPI、OKR要写明白,让员工“看得懂、做得到”。
- 过程透明化:定期反馈,季度面谈,别等到年底才“秋后算账”。
- 结果应用合理化:绩效好要奖励,绩效差要辅导,而不是直接“一刀切”淘汰。
好的绩效体系,是帮员工成长,而不是制造焦虑。
相关法条参考(划重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第四十条第二款: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并支付经济补偿。第三十九条:
若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单位可解除合同,但“绩效不达标”不等于“严重违纪”,必须有明确制度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条件、职业危害、劳动报酬及考核标准等信息。
这意味着:没有公示的绩效标准,不能作为辞退依据!
绩效是什么意思?它不是老板的一句话,也不是月底的一张表,而是一套科学、公正、合法的管理机制。
它是成长的镜子;它是人才的标尺。
用好了,双赢;用歪了,双输。
别再把绩效当成“扣钱借口”或“升职玄学”。理解它、重视它、用法律保护它,才是职场人的真正智慧。
下次再听到“你绩效不行”,别慌,先问一句:标准是什么?依据在哪?我能不能看?
这才是专业打工人的打开方式。
绩效到底是什么意思?别再被误解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