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他们真敢打你通讯录里的朋友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半夜,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陌生号码,接起来却发现对方语气严肃:“你是某某的朋友吧?他欠钱不还,你得劝劝他!”你一头雾水,朋友什么时候欠钱了?结果一问才知道,他最近网贷逾期了,平台竟然顺着他的通讯录一路打到了你这儿。
这事儿听着离谱,但现实中真的不少见。那么问题来了:网贷逾期,平台到底有没有权利打你通讯录里的人?这种行为合法吗?我们又能怎么办?
平台为什么会打通讯录?
先说结论:大多数正规持牌金融机构不会直接联系通讯录联系人催收,但部分非持牌网贷平台或催收公司,确实存在这种“软暴力”手段。
当你在手机上申请某些网贷时,APP往往会请求“读取通讯录”权限,很多人为了快速通过审核,随手一点“允许”,却没意识到这个授权背后的风险。一旦你逾期,这些平台或第三方催收机构,就可能利用你授权的信息,开始“联系紧急联系人”甚至“轰炸通讯录”。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用社会关系施压,逼你还钱。他们觉得,你不怕自己丢脸,但总怕连累朋友、影响家庭吧?你的同事、亲戚、前任,都可能接到莫名其妙的催收电话,内容从“提醒还款”到“你朋友欠钱不还,人品有问题”,五花八门,甚至带有侮辱性。
这种行为,到底违不违法?
重点来了:即便你欠钱,催收行为也必须合法合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催收过程中不得骚扰无关第三方,不得泄露借款人隐私,更不能进行恐吓、辱骂、诽谤等行为。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朋友只是你通讯录里的一个普通联系人,并未为你担保或知情你的借贷行为,那平台联系他,本质上就是侵犯了你的隐私权和他人的安宁权。
更过分的是,有些催收人员还会伪造律师函、捏造诉讼信息,甚至威胁“上门抓人”“拉黑征信”,这些全是典型的违规催收手段,已经涉嫌违法。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步:保留证据。
一旦发现通讯录被骚扰,立刻让被联系的朋友保存通话记录、录音、短信截图等,这些都是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
第二步:向平台投诉。
如果是正规平台(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可直接拨打客服电话,说明情况,要求停止对第三方的骚扰,正规机构通常会在核实后停止此类行为。
第三步:向监管部门举报。
如果平台不作为或本身就是高利贷、套路贷,可向以下部门投诉:
第四步:必要时走法律途径。
如果催收行为已对你或他人造成精神损害、名誉损失,完全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别觉得“欠钱的就是孙子”,欠债不还该还,但催收违法也得追责!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面临网贷逾期,建议你:
- 不要逃避,主动沟通,尝试与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
- 切勿随意授权APP读取通讯录、短信、相册等敏感权限;
- 优先选择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渠道借款,远离“714高炮”“砍头息”等非法网贷;
- 一旦遭遇暴力催收,坚决维权,别让羞耻感成为枷锁。
相关法条参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第十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方,不得向与债务无关的人员透露债务人信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违法催收压垮尊严。
“打通讯录”不是催收的正当手段,而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暴力。我们既要正视债务责任,也要坚决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你可以暂时没钱,但不该失去话语权。面对骚扰,别沉默,用法律武装自己,才是真正的自救。
你的通讯录,不该成为催收的“猎物清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