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务外包?它和劳务派遣有啥区别?
公司业务突然暴增,人手不够,但又不想马上招人?或者项目周期短,招长期员工不划算?这时候,很多人会听到一个词——“劳务外包”,但到底什么是劳务外包?它是不是就是把人“外包”出去?会不会有法律风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
劳务外包,就是企业把某项业务或工作整体“包”给第三方公司来做,比如保洁、IT技术支持、生产线操作、客服团队等,你付钱给外包公司,他们负责招人、管理、发工资、交社保,甚至承担用工风险,你只需要验收成果,不用操心中间过程。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你开了一家电商公司,双十一订单爆炸,需要临时增加客服,如果你自己招人,培训、管理、签合同、买社保,等忙完这阵还得裁员,成本高、风险大,但如果你把客服业务整体外包给一家专业的服务公司,他们自己组建团队、排班、处理员工问题,你只管告诉他们“每天要接5000个电话,满意度要90%以上”,这,就是典型的劳务外包。
这里要划重点了:劳务外包的核心是“事”外包,不是“人”外包,你买的是结果,不是劳动力本身,而很多人容易混淆的“劳务派遣”,是直接把“人”派到你公司干活,由你来管理,只是合同和社保在外派公司,两者在法律关系、风险承担、税务处理上都有本质区别。
比如说,外包公司员工在你公司摔伤了,责任一般由外包公司承担,因为他们是雇主,但如果是劳务派遣,你就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搞不清这两者,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
劳务外包最大的优势是“降本增效”,企业可以灵活应对业务波动,减少人事管理负担,还能规避用工风险,尤其对初创公司、项目制企业、季节性行业来说,简直是“神操作”。
但注意!合规是前提,如果你名义上是外包,实际上还在直接管理外包公司的员工,比如给他们排班、考核、发工资指令,那很可能被认定为“假外包、真派遣”,甚至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到时候不仅补税补社保,还可能面临赔偿。
建议参考:
如果你打算做劳务外包,一定要签好外包合同,明确服务内容、交付标准、责任划分,避免出现“指令式管理”,不要直接对外包员工下命令,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外包公司,最好让法务或专业律师审核合同。你买的是一整块“服务包”,不是拆开用里面的“人”。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七十条:
“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劳务外包本质上属于承揽关系,适用此条。《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至第六十七条:
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的设立条件与用工限制,劳务外包不受这些条款约束,但若被认定为“假派遣”,则需按派遣规定承担责任。《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一条:
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看是否有人身依附性、是否接受管理、是否由单位支付报酬。外包中,员工不接受发包方直接管理,是区分关键。
小编总结:
什么是劳务外包?一句话:你把活儿包出去,别人带着人和资源来干,你只管验收结果,它不是甩锅,而是一种灵活、高效、合规的用工模式,但用得好是利器,用不好就是雷区,关键在于——合同要清、管理要松、边界要明,别让“外包”变成“内控”,否则法律风险分分钟找上门,搞懂它,用对它,才能真正为企业减负增效。
什么是劳务外包?它和劳务派遣有啥区别?,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