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到底有多毒?普通人一不小心就掉进钱坑?
手头紧,急需用钱,朋友介绍一个“快借快还”的渠道,利息看着不高,签完合同才发现,每个月要还的利息比本金还吓人?等你想提前还清,对方却说“违约金翻倍”……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自己可能已经掉进了高利贷的陷阱。
什么是高利贷?它和普通民间借贷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国家三令五申要打击它?咱们就来扒一扒高利贷的“真面目”。
高利贷不是“高利息”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只要利息高,就是高利贷。法律上的高利贷有明确界定,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借贷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就属于法律不予保护的“高利贷”范畴。
举个例子:2024年,一年期LPR是3.45%,四倍就是13.8%,如果你借了10万元,年利息超过1.38万元,超出部分法院就不会支持。超过这个红线的钱,你完全可以不还。
但高利贷最可怕的地方,从来不是“高”,而是“套路”。
高利贷的“三大杀手锏”
利滚利,雪球越滚越大
很多高利贷合同里藏着“复利条款”——也就是俗称的“驴打滚”,上个月没还清的利息,直接变成下个月的本金,继续计息。短短几个月,几万块能变成几十万,普通人根本扛不住。砍头息,到手的钱永远“缩水”
什么叫“砍头息”?就是放款时直接从本金里扣掉一部分当“利息”,比如你借10万,对方说“先扣2万利息”,你实际只拿到8万,但合同写的是10万。还钱时,你还得按10万还!这就是典型的“高利贷陷阱”。暴力催收,人身安全受威胁
你以为还不起钱只是影响征信?错了,很多非法高利贷背后有“催收公司”,电话轰炸、家门口泼油漆、甚至威胁家人……这些都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的悲剧。
为什么普通人容易中招?
高利贷往往披着“救急”“无抵押”“秒到账”的外衣,专门瞄准那些征信不好、急需用钱、对法律不了解的人群,他们不会告诉你利率有多高,只会说“先解决眼前困难”,等你签了字,一切都晚了。
最讽刺的是,很多人明明被坑了,还不知道自己有权拒绝,他们以为“签了字就得还”,其实不然。
✅ 建议参考:遇到高利贷怎么办?
- 保留所有证据:合同、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录音,一个都不能少。
- 不要怕催收:合法债务受法律保护,非法催收是违法的,遇到威胁,立即报警。
- 主动维权:如果利率超标,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只还合法部分,甚至追回多付的利息。
- 优先选择正规渠道:银行、持牌金融机构、正规网贷平台,虽然审核严,但安全有保障。
缺钱不是错,但借错钱可能毁一生。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什么是高利贷?它不是简单的“利息高”,而是一种披着借贷外衣的金融暴力,它利用人性的脆弱,用“快钱”诱惑你,再用“天价利息”和“非法手段”把你拖入深渊。
但请记住:法律站在你这一边,只要你保留证据、认清红线、勇敢维权,高利贷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沉默和无知。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利息不高,先借着应急”,请多问一句:这利率,有没有超过LPR的四倍?
一句话,可能就救了你自己。
别让“救急”的钱,变成“致命”的债。
高利贷到底有多毒?普通人一不小心就掉进钱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