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到底是什么?你真的了解它对普通人有多重要吗?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警察不能随便进你家搜查?为什么我们能自由发表言论?为什么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其实背后都站着一个看不见却无比强大的“守护者”——宪法。
很多人听到“宪法”这个词,第一反应是“那不是国家的大法吗?跟我有啥关系?”宪法不是高高在上的政治符号,而是我们每个人权利的“总开关”,它就像一棵大树的根,其他所有法律——刑法、民法、行政法——都是从这棵树上长出的枝叶,没有根,树就活不了;没有宪法,法律体系就会崩塌。
那宪法到底是什么?
宪法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法律,是所有法律的“母法”,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政府的组织结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权力的边界,在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后经过了五次修正,每一次修改都回应了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的呼声。
你可能会问:这听起来还是挺抽象的,宪法到底怎么影响我的生活?
举个例子:
你在网上发了一条评论,批评某个公共服务不到位,结果被警告“别乱说话”,这时候,宪法第35条赋予你的言论自由权,就是你最有力的盾牌,又比如,你家要拆迁,但补偿不合理,强拆还来势汹汹——别慌,宪法第13条明确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任何征收都必须依法进行,还得给予合理补偿。
更关键的是,宪法还管着“管人的人”,它规定了政府的权力不能无限扩张,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公安机关要抓人,必须有合法程序;法院判案,必须独立公正,这些,都是宪法在背后“撑腰”。
很多人觉得宪法“用不上”,是因为它不直接用来打官司,确实,我们在法院起诉时引用的多是民法典、刑法等具体法律,但一旦这些法律与宪法冲突,宪法就是最终的“裁判”,近年来,不少“违宪审查”的呼声越来越高,就是希望让宪法真正“活”起来,成为监督权力、保障权利的利器。
建议参考:
如果你关心自己的权利,不妨花半小时读一读宪法的前几章,尤其是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你会发现,你拥有的自由和尊严,早就在宪法里被郑重写下,遇到公权力滥用时,别轻易妥协,记住你背后有宪法支持,也可以关注一些宪法日(每年12月4日)的普法活动,增强法治意识,更重要的是,把宪法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的指南——尊重他人权利,也捍卫自己的权利。
相关法条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第33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第3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第37条: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 第39条: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 第13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小编总结:
宪法不是一本尘封的文件,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隐形守护神”,它不张扬,却无处不在;它不喧哗,却最有力量。了解宪法,就是了解我们作为公民的底气从何而来,下一次当你觉得权利被侵犯时,别忘了,你不是孤军奋战——整部宪法,都在为你站台,真正强大的社会,不是权力有多大,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都知道自己有多重要,而这份重要,正是宪法赋予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