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校园欺凌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 重复性:欺凌行为不是偶尔发生,而是多次、持续地针对同一受害者。
2. 力量不均衡:通常表现为欺凌者在身体、心理、社交等方面比受害者更有优势。
3. 伤害性:包括身体上的伤害,如殴打、推搡,也包括心理上的伤害,如侮辱、恐吓、孤立等。
4. 隐蔽性:有些欺凌行为可能发生在较为隐蔽的场所,如厕所、角落,不易被老师和其他同学发现。
5. 群体性行为:有时不仅是一个人欺凌,还可能是一群人共同对受害者进行欺凌。
6. 手段多样化:包括言语欺凌、肢体欺凌、网络欺凌等多种形式。
7. 对受害者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受害者出现身体损伤、心理创伤,如焦虑、抑郁、自卑,甚至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一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
国家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
有关部门接到涉及未成年人的检举、控告或者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受理、处置,并以适当方式将处理结果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