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怎么走流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行政行为让自己感到不满或者不公平,这时候行政复议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救济途径。行政复议能够帮助我们对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纠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行政复议的流程吧!
一、行政复议怎么走流程
1. 提出申请。申请人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申请可以书面形式,也可以口头形式。书面申请的,应当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申请人的签名或者盖章、申请日期等内容。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2. 受理。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 5 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3. 审理。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 60 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 30 日。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4. 决定。行政复议机关经过审理,分别作出以下决定: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有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或者滥用职权、明显不当等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复议申请的注意事项
1. 申请时效。申请人务必在规定的 60 日内提出申请,超过时效将可能导致申请不被受理。
2. 证据准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应当尽可能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的文件、合同、票据、照片等。
3. 准确填写申请书。申请书上的信息应当准确无误,特别是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被申请人的名称、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时间等。
4. 了解被申请人。清楚了解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确保申请对象的准确性。
5. 遵守复议机关的要求。在复议过程中,严格遵守复议机关的通知和要求,按时提交补充材料或参加听证等活动。
三、行政复议的法律效力
1.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2. 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力。一旦行政复议决定作出,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3.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申请人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15 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总之,行政复议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救济手段,对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准备申请材料,积极配合复议机关的工作,以确保行政复议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