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倒签是什么意思?合同上的倒签你真的了解吗?

合飞律师1个月前(05-27)普法百科4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明明某件事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但在签订合同时,却把签署日期往前写了,比如公司和员工之间实际已经在履行工作职责,但劳动合同是几个月后才补签的,而且写的是入职当天的日期,这种操作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倒签


什么是倒签?

所谓“倒签”,是指当事人在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件上签字的时间晚于合同约定的生效时间或实际履行时间的行为,事后补签,往前写日期”。

倒签是什么意思?合同上的倒签你真的了解吗?

举个例子:
小王2024年1月1日就进入公司上班了,但公司直到3月1日才与他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合同上写的签订日期是“2024年1月1日”,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倒签”。


倒签常见于哪些场景?

  1. 劳动关系中:很多企业为了规避未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风险(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合同),选择倒签合同。
  2. 商务合作中:项目已经开始执行,但正式合同因审批流程等问题迟迟未完成,双方为明确权利义务,事后补签并注明之前的日期。
  3. 房屋租赁/买卖中:租赁人或买方早已入住或使用房屋,但正式合同在之后才签署,且签署日期提前至实际入住时间。

倒签是否合法?有法律效力吗?

从法律角度讲,倒签本身并不必然违法,只要合同内容真实、自愿、合法,具备法律效力,但如果出于恶意隐瞒、逃避法律责任等目的,可能构成欺诈、规避法律义务,从而影响合同的有效性。

特别是劳动法领域,用人单位未依法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主张双倍工资赔偿,如果企业通过倒签合同来掩盖这一违法行为,法院可能会认定其无效。


倒签的风险有哪些?

  1. 法律风险增加:一旦产生纠纷,倒签可能导致证据链断裂,甚至被认定为伪造证据。
  2. 仲裁或诉讼中的不利后果:如在劳动争议中,若单位倒签合同意图规避双倍工资责任,法院通常不会支持。
  3. 诚信问题:倒签行为容易引发对方对合作诚信度的质疑,损害企业信誉。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普通员工或合作方,在面对倒签合同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 明确知悉合同内容,不要因为信任而草率签署;
  • 核实签署日期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如有不符,可提出异议;
  • 保留相关沟通记录或证据,以备未来维权之需;
  • 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意见,避免自身权益受损。

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倒签是什么意思?”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术语,实则背后牵扯着法律效力、诚信原则以及法律责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面对合同签署时,都应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避免因“倒签”而埋下法律隐患。

合同的本质在于真实、自愿、公平,任何形式的“时间倒置”都不应成为规避法律责任的手段,只有尊重法律程序,才能真正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倒签是什么意思?合同上的倒签你真的了解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968196.html

标签:法律法制

倒签是什么意思?合同上的倒签你真的了解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