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两个多月收到律师函?先别慌,律师教你三招自救!
最近不少朋友咨询:“信用卡逾期两个多月,突然收到律师函,是不是要坐牢了?”作为律师,我理解大家的焦虑,但收到律师函≠立刻被起诉,更不意味着刑事责任,今天就来拆解背后的法律逻辑,教你如何冷静应对。
第一步:别被“律师函”吓住,先核实真实性
收到律师函后,很多人会陷入慌乱,甚至盲目还款,但律师函本身只是催收手段,不代表法院已立案,首先需确认函件是否真实:
- 查看发函律所名称、律师执业证号,通过司法局官网核实;
- 联系银行官方客服,确认是否委托第三方催收;
- 警惕“伪造律师函”的诈骗套路,要求对方提供纸质原件并盖章。
第二步:逾期两个月,法律后果有多严重?
信用卡逾期超过两个月,银行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偿,但具体影响分两种情况:
- 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逾期需支付本金、利息及违约金,若长期不还,银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冻结资产或纳入失信名单。
- 刑事责任:只有恶意透支且金额超5万元(《刑法》第196条),才可能涉及信用卡诈骗罪,普通逾期不在此列,无需过度恐慌。
第三步:主动协商是关键,别等起诉再行动
收到律师函后,最佳策略是主动与银行协商还款方案:
- 说明逾期原因:如失业、疾病等,提供证明材料(如离职证明、病历);
- 申请分期或减免:银行通常愿意接受“停息挂账”或延长还款期,避免坏账;
- 书面确认协议:协商成功后务必要求银行出具书面协议,避免口头承诺失效。
律师建议:
- 切勿失联:拒接电话会加剧银行起诉风险,定期沟通更有利;
- 保留证据:保存所有还款记录、沟通录音,防止纠纷时举证困难;
- 优先处理本金:若还款能力有限,先协商偿还本金,再处理利息。
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期还款,需支付逾期利息;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持卡人可协商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不超过5年;
- 《刑法》第196条:恶意透支信用卡且数额较大(≥5万元),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小编总结:
信用卡逾期后收到律师函,本质是银行施压催收的“最后通牒”。冷静应对、主动协商远比逃避更有效,法律保护的是诚实但暂时困难的债务人,而非恶意逃债者,与其焦虑“会不会坐牢”,不如抓住黄金协商期,将危机转为解决问题的契机。
信用修复需要时间,但迈出第一步,永远不晚。
信用卡逾期两个多月收到律师函?先别慌,律师教你三招自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