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逾期被起诉怎么办?这些法律知识能救急!
债务逾期诉讼:当"欠钱不还"遇上法律红线
在商业往来或个人借贷中,债务逾期是常见问题,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诉讼风险。债务逾期诉讼的本质是债权人通过法律途径强制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还款,债权人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
关键点1:诉讼流程的三大阶段
- 催告期:债权人通常需先发送书面催款函,给予债务人最后还款机会;
- 立案受理:若催告无效,债权人可向债务人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
- 执行阶段:判决生效后,债务人仍不履行,法院可强制执行财产、冻结账户等。
关键点2:债务人的"自救"策略
- 协商还款计划:主动联系债权人,提供收入证明或资产清单,争取分期还款;
- 异议抗辩:若诉讼中存在利息过高、证据瑕疵等问题,可提出抗辩(如年利率超过LPR四倍部分无效);
- 财产保全应对:提前梳理资产,避免因恶意转移财产被认定为“拒执罪”。
案例参考:2023年浙江某企业因疫情资金链断裂逾期500万元,通过提交经营困难证明与银行达成3年分期协议,成功避免诉讼。
专业建议:债务逾期如何化被动为主动?
- 留存证据:保留催收记录、还款凭证,防止债权人虚构债务;
- 优先处理个人借贷: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仅3年,优先协商可避免刑事责任风险;
- 慎用"失联"策略:拒收法律文书可能导致缺席判决,丧失抗辩权。
核心法条速查
- 《民法典》第675条:借款人未按期还款,需支付逾期利息;
- 《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起诉需明确被告、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约定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LPR四倍的部分无效。
小编总结
债务逾期诉讼绝非“世界末日”,核心在于“早介入、懂规则、会谈判”,债务人需摒弃逃避心理,善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将危机转化为重建信用的契机。法律既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也为诚信但暂时困难的债务人留有余地。
(本文案例及策略均基于真实司法实践提炼,原创内容禁止搬运)
提示:本文不构成法律意见,具体案件请咨询专业律师。
债务逾期被起诉怎么办?这些法律知识能救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