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基数是社平工资吗
工伤赔偿基数是社平工资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赔偿基数是职工工资。职工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年终分红等。社平工资是统计部门根据一定范围内的职工工资水平计算出的平均工资,社平工资也是职工工资的一部分。
一、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工伤职工的工资标准,按照用人单位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这表明,工伤赔偿基数是以用人单位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准的。而根据《统计法》,职工月平均工资是统计部门根据用人单位上一年度职工工资水平计算出的平均工资,即社平工资。社平工资是工伤赔偿基数的法律依据。
二、实践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社平工资通常作为工伤赔偿基数。这是因为:
(1) 便于计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而社平工资是公开的统计数据,易于获得。
(2) 统一标准:社平工资是统计部门根据一定范围内的职工工资水平计算出的平均工资,具有普遍代表性。以此作为工伤赔偿基数,可以保证工伤职工获得公平公正的赔偿。
(3) 保护职工权益:社平工资一般高于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使用社平工资作为工伤赔偿基数,有利于保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例外情况
虽然社平工资通常作为工伤赔偿基数,但也有例外情况:
(1) 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社保: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社保,则职工的工资水平无法通过社保记录查询。可以根据职工的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等材料来确定工伤赔偿基数。
(2) 职工工资明显低于社平工资:如果职工的工资明显低于社平工资,且有证据证明职工实际收入低于社平工资,则可以按照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确定工伤赔偿基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