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用卡逾期减免新规出台,逾期债务真的能一笔勾销吗?
2023年信用卡逾期债务处理迎来重大政策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完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中,首次系统性地明确了信用卡逾期费用减免规则,这项被称作"信用救生圈"的新政,重点针对因特殊困难导致逾期的持卡人,开启了分级分类的债务处理机制。
根据新规实施细则,符合"非恶意逾期"标准的持卡人可享受三重减免:一是最高可免除已产生违约金总额的70%;二是最长可申请60个月的个性化分期方案;三是对于因重大疾病、失业等特殊情形导致的逾期,银行应当减免全部利息,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透露:"新政实施首月,我们已受理减免申请2300余件,平均为持卡人减负1.8万元。"
但政策绝非"免债金牌",申请减免需满足严格条件:需提供失业证明、医疗诊断书等法定证明材料;逾期时间不超过36个月;且申请前6个月无新增消费记录,更关键的是,政策明确规定恶意套现、转移资产等行为不得享受减免,某地方法院近期就驳回了涉嫌伪造病历的减免申请诉讼。
【建议参考】
- 逾期后应主动联系银行说明情况,切忌失联
- 保存好收入证明、医疗单据等原始材料
- 警惕"代申请减免"中介诈骗,官方渠道不收取手续费
- 合理规划分期方案,避免二次逾期影响征信
【相关法条】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
《民法典》第533条: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与对方重新协商。
【小编总结】 这次信用卡逾期新政犹如精准投放的"金融急救包",既体现了国家对民生问题的温度,也坚守了金融秩序的底线,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政策本质是帮助"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绝非债务违约的避风港,在申请减免过程中,真实完整的证明材料、积极主动的沟通态度、量力而行的还款计划,才是获得政策扶持的关键,信用社会建设需要制度柔性,更需要每个公民的信用自觉。
(全文完)
国家信用卡逾期减免新规出台,逾期债务真的能一笔勾销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