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目录的证据如何合理排序呢(证据目录顺序)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填写证据目录的文章,但是对于如何合理排序证据以及如何写“证明内容”并没有具体说明。这里我尝试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把相关经验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证据是如何排序的?
证据在目录中的排序方式没有任何限制。总结起来有两个参考原则:
首先,参照法律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来安排。
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
1、主题资格证据——2、标准依据证据——3、标准对应事实证据——4、结论及支持证据
用易于理解的术语来说:谁(1)因为或基于什么(2)做了某事(3)后果或影响是什么(4)?
如果你熟悉“司法三段论”,你可能会发现其背后的核心是一个法律推理过程,即:法律规范、具体事实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但上述列举的各类证据并非都一定具备,有的可能不存在或不需要,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例如,第一个“主体资格证明”,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通常是立案材料。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无需单独列出作为证据。又比如第二个“规范依据的证据”,通常是合同。或者协议等,但如果监管依据是“法律”,原则上不需要提交。
其次,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事实上,按照第一原理方法排列的证据一般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这里强调时间顺序是因为如果第一原则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将时间顺序作为第二指导原则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上述两个原则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也没有说一定要以哪一个原则为主。它们需要灵活应用和集成。而且,原理方法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整体,局部证据的内部排序也可以作为参考。最终的目的是使证据在提出时逻辑清晰、逻辑清晰,有利于理论论证。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供您参考:
基本事实:原告向对方公司供货,对方公司开具欠条。但合同规定期限届满后对方仍未清偿债务,需追回货款。
基于第一个原则并结合第二个原则,顺序可以如下:
WHO?
公司营业执照或商业登记信息表
出于什么原因?
1、公司与原告之间的合同;2、原告提货凭证、被告收货凭证等;
你做了什么?
3、欠条;4、被告支付部分款项的证明;
后果或影响是什么?
5、代收律师函及其快递记录;6、逾期利息计算表。
“证明内容”怎么写?
这里不存在“证明内容”、“证明目的”、“证明对象”的细分。由于大多数证据目录仅描述“证明内容”,因此我们仅以“证明内容”为例。
“证明内容”其实并不难写,因为当你写出证明内容的时候,就意味着你申诉或辩护的相关事实和理由已经基本梳理完毕,内部的法律推理和论证过程一般都是这样的。通过证据的整理反映出来。出来。如果你仍然对“事实与理由”以及推定论证的过程感到困惑,那么说明你还没有到写证明的时候。
因此,你只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恰当准确的法律语言来描述,基本上就可以写出来。最后,可以从整体到细节调整文字表达,注意前后呼应,便于阅读。继续上面的例子:
出于什么原因?
1、公司与原告之间的合同:证明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合同关系。
2、原告交货凭证、被告收货单据等:证明原告已履行合同规定的交货义务,被告应按照合同支付XXXX元货款。
事实上,上述两个“证明内容”是用法律语言来描述合同债务产生的过程,对应的是“因为什么?”的问题。至于其他证据,则更容易理解所描述的证明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一下就可以了,不用深究细节。
以上纯属个人经验总结,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