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收到律师函别慌!律师教你三步自救法
生活中,信用卡逾期、网贷未还或合同纠纷等问题,都可能让人突然收到一封“律师函”,许多人看到“律师函”三个字便慌了神,要么急着“破财消灾”,要么干脆置之不理。这两种极端反应都可能让问题雪上加霜**,作为专业律师,今天教你三步妥善应对,既保护权益,又避免法律风险。
第一步:冷静核实律师函真伪
收到律师函的第一时间,切勿被情绪主导,先确认函件的真实性:
- 核查发函律所信息:通过司法局官网或电话核实律所是否存在,律师是否真实执业;
- 比对公章和签名:正规律师函需加盖律所公章并有律师亲笔签名,模糊印章或电子签名需警惕;
- 联系债权人确认:直接致电合同中的债权方(如银行、平台客服),确认是否已委托律师发函。
注意:市面上存在“伪造律师函”催收的乱象,若发现造假,可向公安机关举报(涉嫌伪造公章或欺诈)。
第二步:分析债务现状,明确法律责任
核实律师函真实后,需客观评估自身债务情况:
- 整理债务明细:列出本金、利息、违约金的具体金额,比对合同约定是否合法(如年利率超过LPR4倍的部分可主张无效);
- 判断时效问题:若债务已超过3年诉讼时效(民法典第188条),债权人可能丧失胜诉权;
- 保留证据:收集还款记录、沟通截图等,防止对方夸大债务或违规催收。
关键点:律师函本质是“警示”,并非法院传票,收到不代表已被告上法庭,但需严肃对待。
第三步:主动沟通协商,制定还款方案
消极逃避只会让事态升级,建议采取以下行动:
- 联系发函律师或债权方:说明逾期原因(如失业、疾病),表达还款意愿;
- 提出可行方案:申请减免部分利息、分期还款或延期处理,并签订书面协议;
- 警惕“口头承诺”:任何协商结果均需通过补充协议或录音留存证据。
若协商无果且对方起诉,可委托律师应诉,法院调解阶段仍有协商余地。
建议参考:
- 收到律师函后,7日内回应可体现诚意,降低被起诉概率;
- 若经济困难,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帮助;
- 催收过程中遭遇威胁、骚扰,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期还款,需支付逾期利息,但不得超出法定范围;
- 《律师法》第28条:律师函需由执业律师依法出具,不得虚构事实;
- 《刑法》第280条:伪造、变造国家机关或企业公文、印章属刑事犯罪。
小编总结:
逾期收到律师函,冷静、核实、行动是三大原则,法律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非“武器”,积极沟通往往比对抗更有效。逃避责任可能让小事变大,而主动应对能将危机转化为转机,无论是协商还款还是法律维权,保持理性与诚信才是根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